【我长期不愿意做医生。年纪大了发现自己不过是典型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主张每家三代中应该有一人学医,照顾亲朋好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几十人。最近一例令人感叹:不仅分文不取,而且不用任何药物、任何仪器,口出“箴言”,“言到病除”】
小时候,对于医生的父亲需要值班觉得不是好职业。在偶尔父亲与母亲一道带我们兄弟一道参加活动时,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可能只有一次是父母一道带我们看过一次话剧,我当时心里闪过这一念头,留下永久记忆。一般是母亲带我们看电影,父亲夏天带我们去赣江玩水。
后来觉得学医需要太多记忆,不以为意。
在美国后,认为医生过分受人尊重,而且收入高,是美国少有的兼具高尊重和高收入的职业。很多华人趋之若鹜。这些导致我的反感,从来吹风子女坚决不要学医。
年过半百后,观点开始改变。自己六十岁那年,父亲去世,失去了安全保障,观点已经是180度了。以前不去医院检查不过是因为家里有医生的父亲而已。现在也要担心每天早上吃几颗药,最多吃过11颗。
一般人,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求医都比较困难。我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是自己不懂事。把父亲给家庭的好处当成理所当然,反过来轻视自己受益颇多的职业,真是年幼无知。
因为九十一岁去世的父亲长期行医,耳濡目染知道他对医生有质量要求,对忽悠普通人的医生,一概嗤之以鼻。对于经常受蒙蔽的病人,充满同情。
作为成人,当然发现,父亲一个医生帮助了全家和朋友很多人,大家经常先咨询他,然后知道是否需要去医院、当地应该找谁、是否应该转去上海、北京、甚至美国。这种便利,不仅是实际的,而是是心理的,几十人因为知道有个医生会及时出手,从而特别放心。
一个医生,不仅对于家人,而且对朋友邻居都是帮助。邻居幼儿溺水后父亲赶回救助,邻居老太太多次心脏停跳后被父亲救活,公交车上有人突然倒下被父亲救活...
以前只是看人们找父亲帮忙。我回国后,特别是担任医科大学校长之后,出现各种找我帮忙医疗问题,其实每一次都是难题。
因为我不是医生,我不能提供直接帮助,所以都需要找医生。
我父亲作为医生,其他人找他,他可以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给亲戚朋友额外帮助,帮助一位亲友并不影响对其他病人的诊治。
我不是医生,是否找医生帮忙,是道德上的两难问题:我不找医生帮忙,拒绝了亲戚朋友里面的病人,有时可以说是见死不救;而如果我找医生帮忙,我不能保证没有影响医生救治其他病人的时机。这一道德难题,我不可能解开,因为医疗时机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不在我。在这里说清楚,我绝不认为参与找医生是功劳,而只是没有其他更好办法。
今年二月,外地的亲戚委托帮忙其朋友的孩子。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但疾病治疗几个月后病危,虽然所在地属于我国医疗资源非常好的城市,当地医院已经觉得束手无策。我在北京找有关医院的领导、他介绍了认为适合处理类似病情的医生。北京和外地医院医生连接上。
我以为会需要病人转院来北京,结果医生提出的办法很简单:停药。
我非常好奇是否有用。
不几天,得到消息:病情好转后,病人已经出院回家。
一个月后,病人家庭还要我再次感谢医生。
这样的变化,救了一位年轻人,也给一家的人带来了幸福。
这样的医生,永远令人感动。
这提醒我们大家要肯定医生的核心能力:行医。
这要求我们的体系不能只盯住诊断用了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治疗用了什么仪器、多长时间。
这位医生,只是看了病历,与当地医生有通讯交流,给出了简单的两个字“停药”,却取得了令外人惊叹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