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的生物学机理:(有些)小偷有药可治

 

人的行为,都有生物学基础。

不过很多行为比较复杂,其生物学基础不容易研究。

行为研究的科学文献,有时让人忍俊不禁。

例如:2009年4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Grant等在《生物精神病学》杂志上报道,他们研究小偷的生物学。Grant等的原始论文虽然发表在,却不是愚人节的笑话。

1838年以来就知道,有一种精神病(英文kleptomania,中文偷窃病),病人不可抑制地偷窃。前几年美国曾经有一位电影明星,被多次抓住在商店偷窃,大明星偷小东西,引起一阵哗然。

患者反复不能控制偷窃个人不需要的物品、与金钱价值无关的物品;偷盗前体念紧张;偷的时候有快感;不是因为报复或者幻觉而偷;没有其它疾病可以解释。患者有家族倾向性。有部分伴有其它病,如忧郁症。

在中国,这种病人很少到精神病院看病,而常常被作为小偷抓起来。

Grant等觉得偷窃病患者的症状与药物成瘾有相似之处,所以设想两者的机理可能有共同之处。已知阿片受体参与成瘾,阿片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已有长期应用。2002年,Grant等报道,如果给病人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屈酮,可以减少他们的偷盗行为。2007年,Koran等报道,用另外一种阿片受体阻断剂escitalopram,不能影响偷窃病患者的偷窃行为。

2009年4月,Grant等报道,他们专门选了有冲动后偷窃的偷盗病患者,而且正在发病:加入试验前一周至少有过一次偷窃的冲动,两周内至少偷窃一次。他们选了25个病人,他们平均有23年的病史,每周平均有47分钟在偷窃,每周另外花114分钟在与偷窃的冲动挣扎。92%的病人因为偷窃被捕过。这25位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用药、一组用安慰剂。两组分别有一个病人没有做完试验,最后有23人全程参与。8周内,66.7%的用药病人偷窃缓解,7.7%的安慰剂病人偷窃缓解。Grant等的结论是,这些病人用纳屈酮后,偷盗冲动和行为都减少。

这个发现揭示了偷盗行为的一个分子基础,也提供了对少部分盗贼的药物治疗方法。

阿片受体阻断剂抑制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是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内可以作为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信息。吗啡起作用,是因为模拟了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结合了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最初是在研究痛觉和成瘾药物发现的。

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Avram Goldstein发明一个方法,寻找脑内的吗啡受体。1973年,三个实验室(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Candace Pert和Solomon Snyder、纽约大学的Eric Simon和瑞典Uppsala大学的Lars Terenius)用这个方法发现体内存在的阿片受体。科学家们还发现阿片受体有多种。1975年,苏格兰Aberdeen大学的讲师John Hughes和教授Hans Kosterlitz分离纯化到脑啡肽,以后多个实验室发现更多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肽”),各种内啡肽通过结合于特定阿片受体后,起作用。

七十年代,这是一个突飞猛进、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我国的针刺镇痛研究也与它有关。

对于阿片受体和内啡肽的科学研究,不仅对于痛觉和成瘾药物影响很大,也帮助人类理解其他一些功能和行为。

小偷的研究,不过是最近一个例子。

偷窃和阿片受体的关系,可以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可以有进一步研究的假设,也有开玩笑的素材。

原始论文

Jon E. Grant, Suck Won Kim, Brian L. Odlaug (2009)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he Opiate Antagonist, Naltre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Kleptoman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65:600-606.

阿片受体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原始文献:

 

A.   Goldstein et al. (1971) Stereo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the morphine congener levorphanol in subcellular fractions of mouse brai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68, 1742-1747.

 

C.B. Pert and S.H. Snyder (1973) Opiate receptor: demonstration in nervous tissue. Science 179, 1011-1014.

L. Terenius (197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eptor’ for narcotic analgesics in synaptic plasma membrane from rat brain. Acta Pharmacol. Toxicol. 33, 377-384.

E.J. Simonet al. (1973) Stereospecific binding of the potent narcotic analgesic [3H]etorphine to rat-brain homogenat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70, 1947-1949.

J. Hughes, T. W. Smith, H. W. Kosterlitz, L. A. Fothergill, B. A. Morgan, H. R. Morris(1975) Identification of two related pentapeptides from the brain with potent opiate agonist activity. Nature 258, 577-579.

R. Simantov and S.H. Snyder (1976) Morphine-like peptides in mammalian brain: isolation,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opiate receptor.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73, 2515-2519.

C.H. Li(李卓浩)and D. Chung (1976) Primary structure of human β-lipotropin. Nature 260, 622-624.

A. Goldsteinet al. (1979) Dynorphin-(1–13), an extraordinarily potent opioid peptid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76, 6666-667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