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脑科学中心建设仅四年,包括疫情的两年多。
它建设期的已经显示两个特点:国际化程度在我国科研和高等教育机构为领先的之一(在我国生物医学的机构国际化第一),在科学家层次上高年资和年轻人并肩(在我国生物医学机构招聘高年资比例首屈一指)。
与以上相关:北京脑中心与全中国绝大部分单位不同,没有人为设限以中心主任的学术水平为全中心的学术上限,而是积极招聘高水平人才。
(以下为在最近一次北京脑科学中心理事会上的发言)
刚才有位理事有所不了解,所以对我参与的领导班子非常和谐感到惊讶。其实,二十多年来,我参加过多个班子,北生所、北大生科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等,从来没有在班子里因为我而引起矛盾。
因为对外单位的人有公开批评,一般人误解我容易造成矛盾。没有分清楚内外、没有看清楚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有一些事情需要有人批评才有助于健康发展。
参与和带领班子,与社会文化评论,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至少在我这非常容易区分。
下面我稍微总结几点北京脑中心的工作。
第一,四年来北脑做的突出的一点是国际化。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中,科学上加强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对我国非常重要。
我们脑中心的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有15位委员,除一位在国内工作,其他14位在全世界顶尖的脑科学研究机构工作,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目前都在一线实验室工作的,而不是退休的。他们每次都全程参加委员会工作,贡献意见、而不是仅贡献名字。
另外,北脑在过去四年招聘的32位全职科学家中有6位外籍非华裔PIs,从特聘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到研究员三个层面都有。这个记录超过中国科学院100多个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没有一个单位达到18.75%的非华裔科学家比例。
一个研究所与一个学院大体类似,一般是几十个实验室。科学院的研究所比我们大,却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北脑一个单位的外籍研究员数量超过中国科学院100多个研究所全部加起来的非华裔外籍研究员数量。所以,北脑有非常突出的国际化,而且在目前国际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当然我们应该继续保持与国际积极的、高质量的交往。
第二,我们与国内,特别是京内合作非常好。我们有北京脑科学相关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北脑理事单位的王辰院长、董奇校长等几位主要领导大力支持我们。我们也积极互相支持,包括北脑合作研究员、北脑青年研究员,主要是希望我们能够力所能及支持全北京在脑科学相对发展,我们目前不求回报,求得与京内、国内的单位有非常好的共进关系。
第三,我们也保持了与我们有竞争关系上海神经所的积极互动关系。虽然我个人对蒲慕明在国家脑计划经费管理的做法有严厉的批评,但我们仍然邀请他为北京脑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里面唯一在国内工作的成员。他也一直参加我们的会议,认真负责建言献策。
第四,北脑注重多层次、多学科布局。北脑招聘不仅有博士后刚刚回国的年轻研究员,而且,除了我和罗老师之外,北脑招聘了5位特聘、资深、或高级研究员。
比北京脑中心早成立19年、现已 23年上海神经研究所从未招聘过蒲慕明之外任何一位国外的副教授以上的科学家,全是博士后回国。
北脑招聘高年资科学家的比例大概超过全国大部分其他的科研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全部一百多个研究所。
北京脑中心招聘科学家的学科分布上没有围绕某一个领导分布,而是在多个方面、前沿方面都有所布局。
北京脑中心没有人为设限以中心主任的学术水平为全中心的学术上限,而是积极招聘高水平人才。
第五,硬件方面,在市领导、市科委和财政局积极支持下,我们二期建设能够稳步建设。
今年应该不久就能搬进去,这很不容易,特别是经历了严峻的疫情考验,我们切实感受市里对我们的支持。
我们只能以不断努力的工作答谢各方面的支持。
我就补充这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