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方舟子应避免堕入助长歪曲毒瘤,回点子助其孩子升学

 

方舟子语文特别好,至少远超过我,但以此特长却故意歪曲我的意思,这是把语文能力用歪了,可惜。

 

我真心感谢他让一些对人类一切不满意的人知道我与他们完全不同。留下对人类前途有信心、为不断进步而建设(包括建设性批评)的人。

 

我也回敬方舟子,批评他真正的缺点。

 

最后为了他孩子,而告诉他如何想办法提高申请大学录取的可能性。

 

因为有些华人不懂国际学术规范,又被情绪所主导,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教育方舟子,可能更是让围观的群众学习正确的、国际学术标准的规范。

 

区别:正常批评v社会毒瘤

 

我明明说美国教授知道申请大学的常识,我们的孩子只为升学的时候体育远不需要到加入奥运,中学校队就足够。方舟子故意删去前提,歪曲我说只要中学体育校队就可以上大学。按方舟子强加的逻辑,我放在“常识”里面没有庸俗地一一列举的就是不要,那么也可以诬陷我说了中学全部功课零分也可以升学?显然是歪曲。

 

只有故意煽动仇恨的坏学生,才会砍去前提,骗差生和没有听课的学生,说某某老师说只要体育、不要其他就可以升大学。

 

这种明显扭曲原意的“批评”,在学校是不仅是差生、坏生、歪生的做法。在社会,是邪恶势力的爱好。方舟子反对的特朗普及其帮凶Foxnews等就是天天歪曲事实,毒害社会。

 

歪曲原意后进行所谓的“批评”,不是批评,而是社会的毒瘤。

 

方舟子等公开姓名的作者,应该区别于匿名的小丑,不仅不堕入毒瘤,不是把自己的语文优势用于助长毒瘤,而且应该用语文优势旗帜鲜明地反对歪曲造谣,抑制毒瘤。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毫无与任何人、在任何场所交流的意义。

 

先感谢方舟子

 

有些华人认为我是学术界的陈胜吴广,希望我盲目批评一切。在方舟子以歪曲发起对我的批判后,这些人现在知道我不是批评一切的人。

 

实际上,三十多年来,对于中国科学和科学文化,我一直是以建设为主,批评的不在其次、而是列到第3、第4以后。

 

方舟子带头批我之后,那些简单认为对社会什么都批评、不懂也批评的那些人,应该离我而去,欢送。

 

这是好事,真心感谢方舟子。

 

其实,我公开用文字表扬和肯定的科学家,远多于我批评的科技工作者。

 

我支持过的科学家,就更多。

 

那些认为必须、而且只能批倒一切的人,不可能认同我以表扬、鼓励和支持为主的做法。

 

就是上海的裴某,二十多年前我也给他相当有力的支持。只是他有错不改、还坚持不认错,对上海的生命科学、对中国的生命科学有负面影响,我才批评他。

 

很多人不清楚,迄今为止,我只批评过一位我认为是科学家的人:蒲慕明。(以后还有没有其他科学家,是以后的事情)。

 

我一边批评蒲慕明错误的做法,一方面邀请他担任北京脑科学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蒲慕明也一直坚持在顾问委员会提供advice,并未辞职。不久前还参加online会议。我们不同归不同,可合作方面继续合作,可以帮助的方面继续帮助。这是职业科学家的行为。

 

我公开批评过的其他科技工作者,好像无一是科学家----无一是我认可的科学家,无一是国际令人尊重的科学家认可的科学家。

 

一般来说,他们不过是一些不被真正科学家认可的科技方面的XCL(上海话)。也许,其中有些在中国扮演科学家,但我从来不认为他们是高高在上需要我抗击的。

 

有些人可能还任什么职位。这些都是历史的误会,一百年后的中国科学史会明确当时出现过哪些问题。

 

我有时批评这一类劣质科技人员,有时很可能是我唾弃的时候忘了控制音量,给大家听见了。

 

再批评方舟子

 

方舟子没有独立做过研究,只做过学生和博士后,也没有独立领导过实验室,这些都情有可原,不是可以批评,而只是实际的记录。国内有些人误认为博士后就什么都知道,是误解,博士后还是学生的一种形式,与老师之间有沟,是不是鸿沟,说不清楚。

 

但方舟子要么无知,要么明知故犯,违反了美国大学的基本原则,却应该被指出,而且应该被批评:

 

1)不是我实验室的文章,不仅方舟子没有权利询问我,而且我没有权利询问独立实验室。国内很多人不懂什么是学术独立、什么是独立实验室。而方舟子要么是不懂这种基本原则,要么是懂而明知故犯,两种情况都应该被批评;

 

2)尊重女性、尊重女性的独立。如果另外一个实验室是由女性领导,也绝不能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庸。方舟子在美国的时间很长,知道应该尊重女性。尊重女性的方式之一是不能因为要批判男性而牵涉女性,也不能对女性而追究男性。

 

每个科学家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每个独立实验室的负责人有独立的领导权。

 

方舟子也学习我区分裴与其夫人的做法,两人是独立的科学家,独立人格,批裴不影响我如何对待她。她不在脑计划专家组,我专门要求专家组有关人联系她,咨询她。她也是1999年那篇文章的共同作者,但不是责任作者。那篇文章没有给她带来好处(不像是在裴当选院士的关键年)。所以,我不故意歪曲肆意指责断定她也有责任,故意纠缠她。如果是方舟子,她都是作者之一了,那就可以肆意放大责任。我完全不认为应该为1999年的文章批评她。一篇文章不重要的作者,可能是下面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验材料,也可能是给裴实验室或裴本人提供某个建议,而这种帮助和建议可以完全不涉及有问题的部分。那篇文章只能是第一作者和通讯责任作者负责,不能因为她是研究员、更不能因为她是裴的夫人而被纠缠。

 

我批评蒲慕明在神经所逆科学界发展规律,聘用大量自己和夫人的学生。但我绝不株连其夫人。因为她不参加神经所招聘,她的学生可以胜任很多地方的职务。神经所近亲繁殖的责任全在于蒲慕明,与其夫人无关,完全不应该被批评、也完全不用被责问。

 

为了保护他们两位的夫人,我也尽可能在批评他们的时候不列其夫人姓名,以免业外人士把她们的名字与负面联系起来。

 

株连是封建社会的习俗,方舟子应该摒弃。

 

方舟子好像也认同很多白左的理念(我也认同很多),那么就更不能搞株连。要不然,与追随特朗普的那批无知无耻华人有何区别?

 

还帮助方舟子

 

方舟子也有孩子在美国。不要相信其他人的策略,首先要学习成绩好,大学对于亚裔在成绩上的要求实际高于其他人,所以这种庸俗的事情,一般来说一定需要做。

 

其次,可以试试是否喜欢研究,如果不喜欢,不要去发文章,而应该这样:到中国农村,不带手机,与农民住一起。

 

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好是在夏收夏种期间,向需要下农田的农民孩子看齐。

 

这样一年几个星期,连续两年。不仅履历好看,有特色,而且孩子很可能自己产生体会,对人生有新的理解,对未来有新的计划。

 

可能生活太容易了不知道人类的情况,而到农村可以产生比较原汁原味的自己的感想。

 

不要到太富裕的农村,缺吃少穿的农村更好。不要提供美国的道具,按比较穷的农村的实际情况更好。

 

申请美国大学很重要一部分是申请人阐述为什么。几十年来很多很多背景相近的申请人把什么写法都写遍了,一般再妙笔生花也无济于事。有农村体验带来青少年的深刻思考,就不是提高写作,而是带来深刻的想法。

 

以上事情,不要等到高中最后一个学期,而应该早些,有充分的余地。两个假期,加起来几个月,用于申请的效果肯定优于非第一作者的十篇科学论文。

 

中国人因为国内高考,而申请国外研究生远多于申请国外大学的经验,很多人不懂:美国研究生院是选拔科学和人文的研究特长,而美国大学录取大学生一般不是选拔学者,而是对美国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为美国社会培养人才。

 

如果进大学奔学者的路,那非常窄,而且拥挤着不懂美国大学录取情况的一大批华人,录取的成功率只会下降,不会增加。

 

有农村的经历,高中生从农村生活获得的个人体验,会提供更高的入学可能性。

 

这种建议,少数人采纳比较好,太多人用了,可能过几年效果降低。

 

but,you get the point?想办法,独特。

 

如果你的孩子想读医学院,那么,在本科期间,更需要动脑筋。有个奇特的想法,是去太平间推尸体。一般华人家庭不会同意,孩子不敢。都涌到实验室去才傻。去太平间几次,不仅履历好看,而且也很有可能对人的生死有感慨。

 

有了这种背景,孩子写起申请的理由来,很可能感触良多,远超美国乏味生活能够激发的感想。那些生搬硬套吼出来的理由,文字再漂亮,也很难真正感人。

 

Again,动脑筋。

 

查网络就认为知道一切是最蠢的自满自慰之一。既然网上都查的到,不是人尽皆知,所以无效或低效吗?

 

你这么聪明的人,除了歪曲骂人,给孩子的教导还是需要较真比较好。

 

不一定是拘泥于照葫芦画瓢用这两个具体点子,核心是激发的延伸想法,多种想法。

 

告诉他们,饶伯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如果万一有用,过些年来看伯伯,欢迎。

 

不用谢。

 

附照片,与你和家人共享雪中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