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美国左派(被某些华人称为“白左”)的大本营,在各方面要求社会进步、反对种族歧视。美国大学和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欢迎主要因为“白左”的推动。但即使如此,美国的高校仍有种族歧视。现代种族歧视一般不是当面表现,而更多在被歧视者的背后发生。所谓自己没有经历过种族歧视,只说明不了解美国社会而已,因为事实上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人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种族歧视。以美国大学为例,学生入学、大学教授招聘,都还存在对亚裔的种族歧视问题】
人一般都容易忘却不快,记忆有对好事的偏好。
在国外定居者,容易、也在一定程度需要忽视种族歧视问题,对所在国也容易选择其优点,相信自己的努力。
但是,从动物就有的群体内外区别,在人类当然远没有到消失之日。
在白人社会长期生活的华人,百分之百都受到过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种族歧视,其中不承认受过歧视的人就是被歧视了还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承认。
有些华人号称“我没有感到被歧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歧视了而不自知。现代种族歧视,在很多时候,是背着当事人发生的。
西方大学是白左的大本营,而且犹太人很多,是美国种族歧视最轻的地方。但,种族歧视在美国大学也一直存在。
美国教授招聘过程对华人的歧视
我可能是大陆旅美第一位到华盛顿大学任教的(以前有台湾旅美的任教)。华大医学院的基础医学学科是其最强项,多位诺奖得主出自其基础医学的几个系。
我在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后来改称神经科学系)。我们系有两位华人学者(前面有一位马来西亚华人)。我们到该系任职并非偶然,而与该系的系主任和几位名牌教授的胸襟有关。系主任是从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转任华大系主任。相对中西部的文化,加州整体更国际化、种族歧视少些。系主任和名牌(犹太)教授都比较国际化。
我在华大的十年,同一大楼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系、药理系、遗传系,居然没有面试过一位华人(有过一位韩国学者)。
这属于异常。因为:神经科学是华盛顿大学最强的学科,免疫学可能是第二,以前其生物化学系曾很强,但到1990年代已经不强;而中国留学生那时学神经科学的较少(那时中国国内生物系很少有神经生物学课程),应该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的中国留学生更多、而且学术记录更好。如果没有种族歧视,华大医学院基础学科面试的华人应该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多于神经科学才正常。
药理系招聘过程中,有一位华人的学术记录非常突出,但系主任看到他的履历就丢一边。其他人疑问,该系主任说华人候选人英文不好。但申请材料中,完全看不出其英文不好,所以是种族歧视导致的想当然。这位候选人没有被邀请面试。而这位种族歧视的系主任自己还是犹太人。一般犹太学者反对种族歧视做的比较好,但也有一些有歧视的,有时还有变本加厉的(如NIH的一位副院长追起华人教授的样子让人想起如果他当年有做纳粹的机会可能迫害犹太人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我所在的系,华大医学院全部其他基础系科十年面试华人为0的记录,就是种族歧视的产物。这不是简单的统计数据,而是真实的生活事实。
事实说明,华大多数系科教授有明显的种族歧视。
我在2005年专门就此感谢过神经科学系系主任。
华大不是美国种族歧视最厉害的大学,美国大部分大学可能不如华大。
不在幕后观察其过程,可能误解:那些申请了职位而没有被面试的,其中有些人完全可以自我报告“我没有感到被歧视”。确实不一定当事人直接感受,因为歧视已经背着你发生了,而不是当你的面,现代种族歧视的大部分以这种方式发生。
我刚刚看了一下,华大医学院基础系科华人最多的还是我原来那个系,虽然18年后其他系也基本都有了华人教授,其年龄普遍偏轻说明这些系都是姗姗来迟招聘华人教授。
白左大本营的美国高校,一贯提倡进步、平等,但实际上都还有种族歧视,其他行业恐怕只能是更多种族歧视。
华人子女大学入学问题
2017年,我写过一篇文章,2018年发表在《知识分子》:解决精英大学录取问题的理念和方法。在认同人类进步需要支持弱势群体,不提倡与非裔和西裔冲突的情况下,建议通过高校亚裔教授群体与校内犹太教授联合、在校外联系亚裔,共同有策略地推动亚裔公平入学。
文章写道:“哈佛1993年亚裔占20%、以后下降到2011年为17%(到2017转为22%);耶鲁1993年23%、2011年为15%;哥伦比亚1993年22%、2011年为15%。斯坦福在1994年达到24%后一直犹犹豫豫,2011年约18%,居然降低了6%。更恶劣的耶鲁大学2011年比1993年降低8%”。
全文附录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