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海归领导:一个近亲繁殖、一个不近亲繁殖
有观点号称:神经所“近亲繁殖”是因为神经所特别优秀。
这不能说是“井底观天”,但也是比较无知。
反驳这种论点很容易,例如比较事实:与神经所几乎同期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199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由蒲慕明领导,13位是蒲老师、蒲夫人及其前学生(现任领导)的学生。
研究员与博士来源比较密切,以神经所研究员博士学位来源看,如下:
12/48(25%)是神经所的博士。
24/48(50%)是中科院的博士。
33/48(68%)是中国的博士。
15/48(31%)是国外博士。
2003年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由王晓东领导,其二十八位研究员,只有一位是我的研究生、王晓东的博士后,而他任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时,我已经离开北生所。另外有三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毕业生,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任职时,其导师都已经离开北生所。
北生所的研究员,具有如耶鲁、加州、霍普金斯、密西根等美国名牌大学博士学位的约10人。
3/28(10%)是北生所博士。
8/28(28%)是国内博士。
19/28(67%)是国外博士。
如果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科学已经超过美国,那么中国博士越多,说明质量越高;
如果中国过去二十年,科学没有超过美国,那么结论应该与以上不同。
还有一个更奇特的说法,提出因为蒲慕明太优秀,他的学生太优秀,所以神经所招聘他的学生是应该的。
蒲慕明于2015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离他担任神经所所长16年后,年龄67岁;
王晓东与与2004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刚刚任北生所所长,年龄41岁;
王晓东在全世界通用教科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上独写一章,比他年长15岁的蒲慕明从未在世界通用教科书写章节。
按神经所蒲系某些人的逻辑,王晓东应该在北生所充满他的学生,以彰显自己的优秀?
如此推广,全世界一大批诺奖得主,各自占领名牌大学?
事实上,各个名牌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尽可能避免近亲繁殖。出现个别一两个学生在同单位可以不是近亲繁殖、而有道理,但5个以上,都是不能解释、不用解释的近亲繁殖。
就是在中国,北大、清华都努力减少“近亲繁殖”这一老大难问题。
从美国回国的蒲慕明,建立完全新的研究所,本来应该带头避免近亲繁殖,不应该成为近亲繁殖的典型。
北生所研究员:
密西根大学博士(美)
宾州大学博士(美)
肯德基大学博士(美)
耶鲁大学博士(美)
马里兰大学博士(美)
协和医学院博士(中)
耶鲁大学博士(美)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博士(中)
加州大学博士(美)
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美)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入所任研究员在其导师离开北生所之后,所长的博士后)
协和医学院博士(中)
加州大学博士(美)
弗吉尼亚大学博士(美)
米歇尔研究所博士(瑞)
德州大学博士(美)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中)
密西根大学博士(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中)
贝勒医学院博士(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中)(入所任研究员在其导师离开北生所之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中)(入所任研究员在其导师离开北生所之后)
癌症研究所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荷兰)
阿拉巴马大学博士(美)
伊利诺伊大学博士(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中)(入所任研究员在其导师离开北生所之后)
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美)
埃默里大学博士(美)
神经所研究员:
多特蒙特大学博士(德)
中科院植物生理所博士(中)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中)
复旦医学院博士(中)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中)
中科院生理所博士(中)
中科大博士、神经所博士后(中)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中)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东南大学博士(中)
马赛诸赛大学博士(美)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中科院硅酸盐所博士(中)
武汉大学博士(中)
田纳西大学博士(中)
莱斯特大学博士(加)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海德堡大学博士(德)
综合研究院大学博士(日)
中科院生化所博士(中)
北京大学博士(中)
国立伊斯兰大学博士(印)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哈佛大学博士(美)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中)
中国科技大学博士(中)
罗格斯大学博士(美)
中科院药物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凯斯西储大学博士(美)
中科院神经所博士(中)
纽约大学博士(美)
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博士(中)
贝勒医学院博士(美)
中科院生理所博士(中)
北京大学博士(中)
北京大学博士(中)
慕尼黑大学博士(德)
帝国理工大学博士(英)(蒲夫人博士后)
德克萨斯大学(美)
鹿特丹伊拉斯谟斯大学(荷)
帝国理工大学(英)
巴黎高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