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为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28岁的孟德尔写下了自传。这是他留下的罕见遗物之一。
孟德尔出生地德文称Heinzendorf,捷克称Hyncice,现在捷克境内,当时属于奥匈帝国。孟德尔的父亲是佃农,每周四天料理自家的田地,三天给一位女伯爵 干农活。命运似乎注定了孟德尔不得不子承父业,终其一生在农田中度过,但当 地的神父Johann A.E. Schreiber (1769-1850)鼓励孟德尔的父母让他多受教育。 孟德尔自己也要与命运抗争,并得到姐妹的支持。孟德尔后来为报答妹妹的支持, 资助了她的孩子读书。
1850 年 4 月 17 日,他为了考教师证以第三人称写过一个自我简介,清楚地 说明了他的情况、心境和决心,信的大意是:
“
...小学后,1834 年他上中学。4 年后,接连不断的灾难[译注:一次是他父亲事故受伤],使 他父母完全不能支持他学业所需的费用。因此,16 岁的他落入不得不完全自己支持自己的可悲 境地。所以,他一边给人做家教,一边上学。1840 年中学毕业时,首要问题是取得必要的生活 来源。因此,他曾多次试图做家庭教师,由于没有朋友和推荐,未果。失去希望和焦虑的痛苦、 未来前景的悲观,彼时对他有强烈影响,导致生病,被迫和父母待了一年。次年,他努力后得以 做私人教师,以支持学业。通过极大努力后,他成功地修完两年的哲学。他意识到无法这样继续 下去,所以在学完哲学后,他觉得非得进入一个生命驿站,能让自己脱离痛苦的生存挣扎。他的境况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
1843 年,他要求并得以进入布鲁诺的圣汤玛斯修道院。从此,他的物质境况彻底改变。有
物质生活的舒适后,他重新获得勇气和力量。他满心欢喜和集中精力学习经典。空余时间忙于修 道院一个小型植物和矿物收藏。有机会接触后,他对自然科学的特别爱好更加深化。...虽然缺乏 口头教育,而且当时教学方法特别困难,从此他却更依附于自然研究。他努力通过自学和接受有 经验者的教诲,来弥补自己的缺陷。1845 年,他到布鲁诺哲学学院听了农业、园艺和葡萄种植 课程。...他很乐意代课,倾力以容易理解的方式教学生,并非无成效...
”
孟德尔坦陈入修道院不是为了宗教信仰,而是经济原因。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中 他权衡的不是神圣与世俗,而是智力追求与成家育子的权利。为了头脑,他舍弃 了生殖权。对于血气方刚的青年,并非容易,而需要很大的决心。孟德尔的决定 也和中国传统的一种说法(也是当代相当一部分华人的想法)不同:这些人读书 是为了颜如玉,而孟德尔为了智力追求放弃颜如玉。
1843 年,不满 21 岁的孟德尔进入布鲁恩(Brünn,现称 Brno)的圣汤玛斯 修道院(the Abbey of St. Thomas),并于 1847 年 25 岁成为神父。孟德尔原名 Johann,入修道院后加 Gregor 教名。
到修道院后,他同时做过代课老师。那时,中学老师已需要证书。孟德尔第 一次教师资格考试没通过,被送到维也纳大学去学习,这加强了他的科学背景。 孟德尔曾再考教师资格,还是没能通过,而且,估计两次都是没过生物学,所以 后来只能做代课老师,在当地的实科中学(Brünn Realschule)教了 14 年低年级 物理学和自然史。他一直以实验物理学家自称,而不说是生物学家。
附一:孟德尔手书自传(德文)
附二 Hugo Iltis的说明和英文翻译。
ILTIS, ANNE (1954). GREGOR MENDEL'S AUTOBIOGRAPHY. Journal of Heredity 45(5), 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