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的单位和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科研。在没有真正改革的单位,还存在干扰因素】
没有人一切都懂,但因为近三十年我参与的机构比较多,也可能是全中国参与新机构最多的人,从1996年起的中国科学院的上海生命科学中心、上海神经所、上海交叉学科中心,到2004年起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07年北大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2年北大麦戈文脑研究所,到2017年的西湖大学、深圳湾实验室、2018年成立的北京脑科学中心/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2023年成立的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这些机构大部分需要招聘科研人员。所以,也许有义务给考虑回国的科研人员一些建议,主要是生命科学的,但有些也许其他专业的可以稍微参考。
是否回国
这是一个复杂的、因人而异的问题。
1)今天,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考虑,不能排除国与国之间的隔阂、甚至更糟糕的问题。某些精神病边缘的外国人及其起哄的群盲,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如出现这类问题,那么届时不在祖国,个人感情能否接受、心理是否能够承受。
2)是否在国外年资越高之后回国就越好?事实与一般人的观点相反。例如,就是获诺奖,如果从农民的角度来说,好像他们在国内很“风光”。实际上,他们无一参与中国重大科技决策,最多是写信,并不一定被采纳。
更大的问题是,很多单位有王伦情节(《水浒》的王伦),故意不招聘高年资的人。如果招聘了,也只是一次性支持,之后不太支持。单位领导支持年轻人,可以得到年轻人的感恩,而年资高的容易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单位领导支持年轻人,可以得到上级表扬,认为其作用很重要。而支持年资高的人不容易得到肯定,因为可以认为年资高的人已经成功,不需要领导培养...诸如此类。
时间和材料
现在,大多数中国的高校和科技机构都常规招聘。
所以,只要感兴趣,可以看广告,也可以不看广告,直接给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学院、系、研究所的领导发电子邮件。
提供的材料与国外一样。申请信、履历、代表性论文做成一个pdf文档,收到单位回信后,再请3-5位推荐人另外寄推荐信。
中文、英文都可以。
中国有哪些类别的单位
中国的现有高校、科研机构,一般人都比较熟悉。
需要指出的是:二十多年来,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新型研发机构。
最初是2004年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一个机构。体制核心要点是按科学规律办事。这一套,很快由北大和清华通过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在体制内建立,促进了两校的生命科学。2014年两校全面推广CLS的体制经验,全面实行预聘制,并且卓有成效。
施一公领导的西湖大学,是全校从开始就全新体制,而且以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重用人才。在管理方面,中国其他大学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西湖大学,如果它们有意愿而不是固步自封的话。
北京市成立了多个新型研发机构,而且得国家支持确定这一新体系。它没有原体系的各种不合理问题,而全力支持科研。2018年成立了北京脑科学中心,后改称北京脑科学研究所,英文都是CIBR(Chinese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Beijing)。2023年成立了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IMR,Chinese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Beijing)。
2020年成立的昌平实验室,不仅是国家的,而且运行也是新型研发机构。北京还有其他专业的实验室。上海、广州还分别有一个生物医学相关的实验室。
深圳在几年前成立了由北京大学主持的深圳湾实验室。近年成立了深圳医学科学研究院。两个机构并存在一个领导下。
南方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都是新形势下的研究型大学。
单位的条件
如果条件都到位,很多单位提供的经费都不错。所以需要问清楚是回国前一次申请还是回国之后海需要向单位继续申请。
一般人经常费很长时间谈这些条件,在目前的中国有点浪费时间,因为重要的差别不在这方面,至少目前不在这方面。
没有深入改革的单位,也就是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经常要求申请人先取得国家或地方的人才资格之后才招聘,或者才确定招聘条件。到单位工作之后还需要向单位申请更多支持。
新型研发机构、以及改革后的北大清华,都自己招聘,合同明确招聘条件,不等校外的评价。而且一次明确全部支持,回国后不需要再对单位申请。
北京市和浙江/杭州市有一事一议的招聘,对于高年资适用。由单位推荐或由所在地有推荐资格的人推荐给当地组织部门的人才局,经过部门的审批和领导的确定。这类招聘,如果得到批准,其支持来自校外,等于给学校带来更多资源。
单位的要求
没有深入改革的单位要求申请人的履历在杂志发表上有很好的观感。在申请是这样,在就职工作后还是这样。当然,那时的好看包括国内的人才头衔。国内基本每一个单位都非常看重头衔,大部分回报来自头衔。
新型研发机构不是这样,而是重实质。申请时是这样,就职工作后更是要求工作的质量。科研需要全世界的同行评议,国内的网络关系和头衔无效。经常出现各种国内头衔的人,在国际评审被评出局的情况。不能说国际评审都是准确,但一般来说肯定不是可以做工作、搞关系而通过。
如果你的特长在做实事,适合加入新型研发机构、以及深入改革或积极改革的单位。如果你的特长在于关系,原体系的大量单位可以游刃有余。
人各有志,各有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