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亟需优化

 

最近去世的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周光召先生,有一大特点:判断力很强。
他不仅因为物理学的杰出而在物理学的基础和应用方面贡献卓越,他在超出物理相关的管理也不同寻常。他天生聪明,而后天努力。对于不懂的,他多方面咨询、学习,履行自己的责任时如履薄冰。
而放眼中外科学界,判断失误,经常发生。国内/国外科技经费、评审,经常怨声载道。资本和其他对科技应用项目判断,也经常失误。
在中国科学评审过程,常见训练背景低、知识准备不够、认为尊重专家就会显自己原形的人主持评审和决策。干脆普遍以拉关系为主导,与不懂、半桶水决策实际是相辅相成。
在美国NIH评审过程,因为优秀科学家永远是少数,而太忙,同行评议经常成为低水平评审高水平。拉平科学认知,实际是科学创新的大敌。
在中外应用领域,经常会有基本不懂科学、或懂得很局限的,还有大机构容易滋生一批吹牛拍马、口齿伶俐而进入决策圈的人,决策资源投入时也洋洋自得,把自己因为其他能力而获得的权力,当成对自己各方面判断力的全面肯定,而不断误判。
最近,包括哈佛医学院前院长有一些回顾,今天“减肥热门”新药其实在1990年代就有很好的机会,但几个大药厂都误判,没有坚持支持而曾经放弃。药厂或资方的决策人员,并不一定百分之百是有真正判断力的。有时恰恰相反的例子。
如果超出科学认知能力,仅仅依靠手中有决策权、有资本、有...而肆意用这些代替决策需要的真正认知水平和判断力,就不免经常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