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招聘国外“退休的教授”?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先区分三个年龄段。
A类
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肯定依赖优秀的年轻人,也就是科技方面获得博士、或经过博士后训练的人。这是大量的主力。
B类
在现阶段,如果有一批35到55岁的在国际上成为正教授的高年资(而且高水平)但仍然年富力强的,也非常值得。这批人不可能很多,但可以在各个单位撑起一个结构,支持一批年轻人。
迄今为止,约35至55岁(取决于各个学科情况)正教授的回国人数很少,需要继续努力。
C类
而退休后的,目前出现了愿意回国者多于B类的情况。
这一类有没有必要引进?是否值得引进?恐怕与学科和单位情况都有关系,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意见退休回国双工资。美国教授达到一定服务年限退休可以全工资。但这是回国者个人格局问题。国内应该有格局,不看这种事情,而应该按单位和学科的需求,不宜盯着待遇。我们应该按国内情况给待遇。如果不需要某个候选人,就不引进。如果对方没有工作能力或者身体不行了,也可以不引进。但如果认为其剩余的工作能力和身体条件,能够有合适的贡献,那么合理地给予待遇。
目前,年资高、以前有过成就者,退休后很难预期其再创科学高峰(恐怕以前是高峰),但要看候选人能不能带来潜心治学的文化,能不能提高单位的见识、判断能力和标准。
这些工作不需要很多人做,但目前中国很多单位缺乏这种人,应该还是有益的。
如果没有良好的、有助于单位发展的贡献,就不用招聘。如果候选人只有国外的头衔,回国后的工作能力和可能贡献不行,恐怕有自尊的单位就不应该引进。没有自尊的单位,另当别论。
当然每个单位不需要很多的C类,而且中国需要C类的时间也不会很多年,估计到2049年就应该没了,那以后只有A类和B类是全世界通用的常规积极招聘的人。C类是尚有很大上升空间阶段的权宜之计。
2049年不是遥远的未来,不过25年而已,弹指一挥间。
一句话的总结:一段时间内,各单位按具体情况、实际效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