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成性的写手编造谣越来越离奇:美国医学院教授吃美国药是听中国抄袭博士的话? 【最近,一群伪君子和群盲疯狂批饶毅老师。疯了之后,把在美国学习工作22年当成逢美必反派,而从中国拿博士还需要抄袭的张文宏当成最懂美国的。这是因为有些伪君子和群盲自己是逢中必反、逢美必拜,而不懂饶老师一贯客观。 伪君子和群盲按照自己荒谬的逻辑号称在美国医学院做过教授的饶老师吃药需要听水博士张文宏的。 这些伪君子和群盲缺乏常识,不知道他们崇拜的水博士在美国不仅不可能做教授,也很难在美国做医生。如果抄袭的论文在美国一旦被揭露,所谓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的站台...
查看更多抗疫的“两派”,由毫无科学基础的写手所虚构 在中文舆论中,抗疫似乎有两个极端的派别,分别把对方推到极点:隔离和放开。 如果隔离一个病人、隔离一天,不仅其病好了、且不再传染其他人,绝大多数正常人都会同意; 如果隔离整个国家、隔离十年,即使病也好了、传染也完全没有了,绝大多数正常人不会同意。 所以,一般人的差别都是在程度:人数多少、时间多长。 科学应该提供的是科学的信息:哪些已知,哪些未知但可以猜测,哪些完全无知、且猜测毫无把握。 做人的工作的各方面、各层面的人,需要提供有关人群的信息。 ...
查看更多以没有说的话构陷饶毅老师,张明扬成为二十一世纪秦桧的首席候选人 中国的人文社科,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中国的人文社科,有坚持真理和事实的人。批评、攻击某人,在今天,都需要依据某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居然有人成功地以被批判者没有说什么,而构陷攻击个人,并煽动和带领一大群不需要证据的群盲和群氓。这就是中国的人文社科存在一些类似张明扬式的人物,使用与秦桧“莫须有”没有本质差别的手段,构陷文字狱,依据饶毅老师没有说什么而把观点强加给饶老师。张明扬之类的手段如果能成功,说明什么?自媒体大部分作者匿名,一些资本资助一些“智库”,有些匿名、有...
查看更多在中国,谁第一个提出应该“疫苗后放开”? 今天,大多数思考过防疫问题的人,恐怕都认同最好的模式是“普遍接种疫苗,特别是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然后开放”。这一观点,饶毅老师在2022年3月29日明确提出。如果当时及时推行,那么效果久应该比较好。饶老师的提议是依据当时香港获得的实际数据。应该强调:香港当时的数据,现在也仍然是推广疫苗和国产疫苗的重要依据。饶老师和一些科学家当时意识到这些数据对于我国改变防疫政策有重要意义。饶老师当时发表文章,比较了四种防疫方法,明确支持第四种:普及国产疫苗3到4针后放开。饶老师是科学家,在没有科学依据,而仅仅有经济等...
查看更多对上不必逞能、对下不宜逞强:疫情双方代表性人士都应该实事求是 昨天,有医生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事实上,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断定疫情走向,没有一个人可以排除疫情永远伴随人类、一年三次、每次轻重没有规律地摇摆。真懂科学的人,遇到不知道的时候立即承认不知道。无论面对上级还是群众,无论需求多么急切,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新冠期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双方代表性公开发言者,却都有同样的问题:科学不足,又不肯承认,而经常说错话。科学不足有两个层面:全世界的科学有限,所以没有人知道。个人的科学训练和科学前沿敏感性不够而不知道。一种观点是误...
查看更多一种病毒是否变成了另外一种病毒? 一种病毒是否变成了另外一种病毒?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很复杂。 简单而言,不存在对于一个物种变成了另外一个物种的普遍的、严谨的、科学的定义。一种可能是不进行严格定义,还有一种比较方便、虽然可笑的方法是由专业科学家投票决定。 一般人会有误解,认为科学就一定非常严谨。确实,科学有很多是严谨的。但对于现实不存在的、而科学研究需要方便的一些事情,就因为严谨是得不出结论的,所以投票也是一种办法。 扩展开来讲一个例子:精神病。 精神病的定义,就是明确以投票来决定。什...
查看更多疫情尚未结束,请勿“派性争斗” 新冠疫情引起的一个后遗症是可能出现了派别。这是人与病毒的斗争,全人类都应该团结起来。但是,美国特朗普首先挑起美国与中国的矛盾。天灾面前,本应大力合作,被他搅局。国内有些人也发生矛盾,特别是所谓“放开派”和“清零派”。为了控制疫情,局部封控(例如一栋楼)、短时间封控(例如一天),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应该或可以接受。如果封控很大面积、很长时间,例如十年,基本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同意。很容易说“小规模/短时间”和“大规模/长时间”,实际是非常难以确定。所以,人们有不同意见是自然的。理性的人们,应该大家相互理解、相互...
查看更多要不要接种疫苗?要不要接种中国疫苗? 因为多种原因,今天,是否接种疫苗,是否接种国产疫苗,都成为了问题。反对接种疫苗的原因,包括:1)在西方一直有人反对强制接种疫苗,认为需要留有个人选择的自由。但是,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强制接种是保护人民所必需的,有人不接种就达不到最佳效果。天花的灭绝,是全世界许多国家强制使用疫苗的结果;2)近几十年,西方一部分受教育比较低的人,特别是与极右派相联系的人里面,出现新一波的反疫苗运动。受教育低的人不懂,接受和传播各种有关疫苗的谣言;3)在反疫苗队伍中,还有一些并不真怀疑疫苗,纯粹是利用这种舆情。例如极右派以此煽动对抗...
查看更多所谓“中药之争”:一个重要问题不在中药 经常有对于中药的争论。 其中,有些是社会习惯、个人好恶,有些是哲理层面。 中药有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当然有。 例如,黎润红、张大庆和我写了三本书、五篇文章(附件1提供它们的电子版下载地址和提取码),介绍的屠呦呦等从中药发现和研究单体化学分子青蒿素。所以,一般性争论中药是否有效,没有意义。 在此指出:中药争论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利益问题,是以中药名义大规模销售伪劣商品的厂家及其相关的黑心资本。 众所周知,中药传统的销售,是个体中医为个体病人看病,然后给...
查看更多给卫健委一点小建议 卫健委不是立法机关,要尊重和爱护医院和广大医生。 近日发布一系列让医院和医生“不要...不要...”,好像以前是医院和医生有问题耽误了大家。事实不是这样的,医院和医生没有问题。学医的一般都老实,天天习惯服务大家,即使又急又难可以“招之即来 来挥之即”,但去的时候不能是看上去犯了错误,明明是按要求做了事。 撤退需要有序。不要忙着发无用的令,需要帮助医院,例如建议/允许高峰到来前可能A/B角上班,以便避免全院医生在同一个时期感染,既影响工作,也造成同时成为来院病人和家属的传染源。 大部分医院也许知道...
查看更多书生牧羊|疫情面前:实事求是、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此时怎么说明新冠情况?参考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对病人和家属的态度:说清楚手术优点,也交代手术的问题和风险。在一定时间必要的措施,我们希望最佳结果,但对副作用有交代、有准备】 阴差阳错,那边厢刚“放”不久,这边厢我们几个书生就成为第一批新牧羊人。 外界在争论症状、后果,包括在“饶议科学”上争论。双方作者当时都不知道我作为“阳人”怎么想。 我们几个有重有轻,最重的是高烧超过39度,轻的就是咽喉痒。没人有呼吸困难、肺病变(这一类是以前致死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估计我们问...
查看更多为了您自己和社会公德,请接种疫苗 新冠病毒的疫苗,目前已知,即使是外国的,也需要三针才比较好。 国产疫苗前两针效果不如外国,第三针后效果接近。 而有很多主张第四针的好处。新冠疫苗虽然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接种疫苗优于不接种疫苗。 我国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比例太低,据昨天广州数据,“…8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针接种率只有50%多,接种第二、第三针的比例更低。新加坡80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针接种率达到80%以上”。 提高我国疫苗接种率,特别是老年人的接种率,非常重要。 接种虽然是自愿,但是我们每一个...
查看更多科学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在所有抗疫过程包打天下 科学,最基本的底线是实事求是。 科学知识是有边界的,超出边界,都应该承认“力所不能及”。正如我们平时讲课或学术报告,遇到学生提的问题是科学没有答案或我们个人答不上来的时候,老老实实说“不知道”(我不知道、或科学不知道)。 科学能做到什么,也是有限的。我们也只能老老实实承认现实,而不能吹牛。 2003年的“非典”,是病毒自己消失的,不是被科学所制服、不是被人类所战胜的。它为什么消失?科学只能回答“不知道”。正如我们迄今不知道新冠怎么又会突然出现。 抽烟,是导致人...
查看更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质量:监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00%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准确率不可能达到100%。 换句话说,所有的生物学检测,都有错误率: 把阴性报告成了阳性,是“假阳性”; 把阳性报告成了阴性,是“假阴性”。 两者都有危害。假阳性让人误认为感染了,可能被...。假阴性让感染者到处活动,传播广了。 通过做两次检测来验证,只能处理假阳性,而对于假阴性毫无办法。 在对核酸检测有大规模需求的时候,各个单位用哪个公司的检测?国家推荐的核酸检测机构,如何知道其错误率的大小? 方法很简...
查看更多谁是“科学家”:科普作家方舟子/科学院士杨焕明? 中文的科学家,与英文的scientist,其实有所不同。英文scientist一般很随便用,意思接近中文的“学科学的”、“做科学的“,甚至"理科的”。所以,现代西方的高科技企业,博士毕业刚开始工作,可能就是“Scientist I”,有些中国企业现在也照葫芦画瓢翻译成为“一级科学家”。如果不懂这种缘由,要把中国人吓死。中文的科学家,虽然也不是非常好定义,但肯定不是有个理科学位就是科学家。具体定义,肯定与每个人的见识、品味、和标准有关。例如,一般人对于学生物背景的方舟子和杨焕明就会有很多...
查看更多中国研究生课程仍需大幅度提高质量和深度:更待何时 二战前,美国的理科教育普遍不如欧洲。现在,欧洲不如美国。北京大学今天的生命科学本科课程优于剑桥、牛津的本科课程,远优于哥本哈根等一般欧洲大学。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基本可以说,总体是空前提高。但是必须清醒:除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别之外,现在也非一切比以前好。例如,几乎全部生命科学的研究生受教育的水准没有达到杨振宁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的物理学研究生教育水平。作为曾经多年为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做出过努力的人,不得不说: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生教育迄今水平还不够高,但是现在在很多单位已经有充分条件可以做好。...
查看更多权威医学刊物发表统计:证明戴口罩减少新冠传播 世界第一医学权威学术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美国研究中小学要求全校戴口罩政策是否有意义,证明:有。 同期刊发的评论认为这一研究的统计严谨。
查看更多美国科学院院刊:逐条反驳新冠是实验室产物的错误说法 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刊登美国科学家意见,逐条反驳外国有些人诬陷武汉病毒所是新冠病毒的起源。 文章基于事实和逻辑认为新冠是自然发生的。 作者还指出这样的自然发生的病毒流行并非现在就结束了,而是以前就有、以后还会有,并且需要全世界的合作才能有助于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而不应该人类自己矛盾分裂起来、放弃合作对敌。
查看更多外国人要利用中国病人的样本资源吗? 对于基因信息是否公开和共享,有一种反对意见是共享信息会有利于外国人(外国科学家、外国企业)利用中国人的资源,帮助他们的研究、帮助他们制造可以牟利的药物。 这种说法,貌似“爱国”,其实,也可能是害国,有时还可能更是害中国病人。 因为: 1)外国科学家,迄今没有一人是因为用中国病人作为“资源”而成为科学家、成为著名科学家的; 2)外国药厂,迄今没有一家是因为用中国病人“资源”而成为药厂、成为大药厂的; 3)美国黑人、美国女性,近几十年来反对以往美国科学家、美国药厂...
查看更多公开和共享中国人基因序列的好处 我实验室,得以共享英国五十万人队列基因组(UK Biobank),其中分析可以发现一些疾病和普通性状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以此为基础的进一步研究,等于是研究英国人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因为我们难以查到足够多的中国人的基因序列。限制发表和共享中国人的基因序列,实际是二十年前两股力量导致的结果:一股是确实不懂,以为可以针对某国人的基因而制造武器,一股是低能而且自私的国内研究人员。低能而自私的研究人员,是指当时一小批(其实就是屈指可数几个人,因为那时关心这方面的人很少)研究者,自己能力不行,不能分析我国人群的基因,而又...
查看更多SCE:才值得科学家的追求 SignificanceCreativityElegance 科学研究, 最基本的:需要有意义、有重要性; 更好的是:还有创造性; 最好的是:而且非常优雅。 目前生命科学流行的单细胞测序,在与功能无关联的情况下发表大量资料,相当多的(不是百分之百的)意义很小、重要性缺乏(不同细胞在不同时候会表达不同基因,不做实验都早已知道,只有发现哪个细胞什么时候表达哪个基因重要才有意义)。远远不如生物化学分离纯化、远不如依据CRISPR进行功能性基因筛选(不是指单个基因敲除,当然单...
查看更多孟德尔对达尔文的批评 达尔文(1809-1882)与孟德尔(1822-1884)是同代人,他们都研究过遗传学。达尔文对遗传学的理解不够,在获得同样结果的情况下,没有理解遗传学。迄今不清楚达尔文是否读过孟德尔的文章,但孟德尔不仅读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物种起源》写下很多眉批,而且读过达尔文涉及遗传的文章。有关遗传学,孟德尔曾经与慕尼黑大学的植物学家Carl Nägeli 有通讯来往,后者保留了孟德尔的十封信。Nägeli 的学生Carl Correns (1864-1933)后来发表了孟德尔的这十封信,对于...
查看更多机遇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 生物学,与数学和物理、甚至与化学相比,属于动脑成分比较少的学科。 有人甚至提出:生物学研究不用动脑,只要动手做实验。 更有甚者,提倡:(生物学研究中)想法是廉价的。 以上不仅有一定道理,特别是不动脑筋的研究在今天生物学研究普遍流行,指导和“帮助”一批人在晋升和缺乏科学含义的社会意义上“大获成功”。 但是,自古至今,动脑筋在生物学研究也一直起着作用。 你的研究是否需要动脑筋,你崇尚动脑筋的研究、还是只是苦力?是你的选择。 1822年7月20日出生的孟德尔,是动脑...
查看更多科学家是否应该自卫? 要求现代中国科学家都捍卫良知、维护社会公德而批评不良事物、不良人物,不太容易,也许要求太高,即使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也基本都做不到。 但是,当欺骗涉及各人自己的领域、学科,是否应该自卫? 最近批评尹烨、谭蔚泓就都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自卫。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院士头衔的人,肆无忌惮对我自己所属于的科学专业学科(生物学、医学、脑科学)进行各种没有底线的欺骗言行。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骗子亲临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家门都不自卫,那么撒谎、欺骗在社会上就可能越来越普遍。那样,我们就是乐于受欺。&nbs...
查看更多讨论诺奖,到底是好还是坏? 好人与好人之间,讨论诺奖颇有裨益; 坏人与坏人之间,讨论什么都有坏处; 好人与坏人之间,讨论诺奖好坏难辨。 (好人与坏人的定义,参照讨论诺奖的后果) 【与前面两篇文章并不矛盾:讨论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七大坏处讨论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七大好处 】
查看更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回国十五年,从认识自己实验室的弱项(技术)到建立高质量、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做了很大的努力。才会有今天对技术的运用自如。小分子(和蛋白质)的化学分析(和稳定同位素的化学定量分析): 爪蟾卵母细胞的电生理记录: 这种自如,需要老师的自省、学生的非凡努力。人到中年,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满。满世界都是中年自满的人。认识、承认、改进自己的缺陷是中年人最重要的关键。在原有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很好的生物化学分离纯化技术,成为实验室的最强项之一。还逐渐建立了:电生理:脑片记录光学成像磁成像电子显微镜成像&nbs...
查看更多科学必须严谨,不能“望文生义” 【如果可以把谭蔚鸿不用自己化学、披上肿瘤的外衣比喻成为丢了自己的衣服穿其他人的衣服,那么他把医学的分枝(分子医学)强行放在中国化学会之下,也许可以比喻为把其他人的孩子强行带到自己家里(与黄世仁抢白毛女可能还是有差别的)。当然,这些都比喻是为了方便科学界之外的人理解,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比喻。 而科学界无需比喻就知道其拿着院士头衔就忘乎所以的行为实质。】 以前听说隔壁大学的外科医生院士,对其校领导号称自己是全世界最早提出“精准医学”的人。 开始不相信有这事...
查看更多以积极心态支持优秀科学家回国 本文题目是2008年8月13日,为了欢迎普林斯顿大学的施一公教授回国,我接受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时报》专访后,记者王丹红发表访谈时用的标题。 14年后,同样的题目应该用于欢迎从普林斯顿大学回国的颜宁教授。
查看更多交叉与冒充不同:交叉有规范——积极研究 慎设机构 学科交叉是两个学科手挽手。 而如果不提本学科,只用对方学科的名称,就犹如脱了自己的衣服、披上对方的衣服,那叫:冒充。 学科交叉长期是推动科学的一个窍门。 应该积极鼓励、大力提倡学科交叉的研究实践,而对设置机构必须慎重。 鼓励化学与医学交叉,不是新鲜事。近几百年来,化学都是生物医学最重要的基础,其重要性超过物理。 设立机构需要慎重。一定要设立,可以是交叉性质,例如交叉学科研究所,或纳米材料应用研究所(内涵可以医学为主要目标)。 但不能在交...
查看更多谁在开玩笑:中科院“基础医学和肿瘤研究所”? 众所周知,中国科学院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机构。 而我国有不同的科研机构:医学科学院、农业科学院、林业科学院等,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中国科学院有生命科学的多个研究所,而从来没有医学方面的研究所。 七十多年来,中国科学院设立研究所都非常慎重,而从未扩张到医学、农业、林业方面。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突然设立“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多方面看上去像个笑话。 1)中国科学院因为设立这一研究所而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重叠,医科院早就有基础医学所、也有肿瘤研究所; ...
查看更多“饶议科学”是什么? 目标读者好人、希望做好人的人、有潜质做好人的人、内心保留好人部分的人。 涉及范围广义的科学文化,包括科学家作为人而自然关心的文化。 方式方法 或叙事理、或明是非、或讲公正;有些交流、甚至思考、总求趣味。 目的愿望丰富智趣生活。 (主要由文章把握,小编责任在挑选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意见、而小编回复只管有趣)
查看更多华人担任美国大学系主任为什么还很少? 2005年,我致信美国《科学》杂志,触发一轮对华人在美国科学界天花板问题的讨论。 施一公、鲁白、王小凡等一道,在当时和之后几年带来些许变化。可能最大的变化是美国科学院后来设立少数民族和妇女提名组。而且虽然华人在全美一般不作为需要肯定作用的少数民族,但是在美国科学院提名却可以通过这一特别提名组。华人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人数增加,与这一体制性改变不无关系。 但是,其他变化有些退回去了,有些从未改进。 17年后的今天,全美国的生命科学,非常少的华人担任系主任。 Crei...
查看更多21年前批评脑白金,可同样批评尹烨的益生菌——不要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无限的无益的营养保健品中去 《南方周末》调查“核酸保健品”的营养价值问题,我认为可以是给中国一些企业和商业界人士过度炒作“营养品”的一剂苦口良药。 也许因为中国传统喜好补药的心理,这些年来中国保健品好象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观察这些“保健品”的上市,发现它们有同样的问题。它们常常是一些厂家在没有什么资料的情况下,匆忙推出的“产品”,然后号称有许多作用。推出的人大概的原则是,用没有益处,也没有害处的产品,以广告和推销为主,把一个产品推向市场。中国一些药物审批管理机构也向企业...
查看更多对华人最友好的美国大学 如果从杨武之和杨振宁父子、李政道、吴有训等一批早期中国著名科学家都毕业自同一学校、陈省身先生也早期在此学校任教来说,芝加哥大学应该是对华人很友好的大学。但是,好像芝加哥大学长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最近注意到这一点,好像也是华人,而不是芝加哥大学本身,所以可能不是故意友好,而是其他原因?判断是否友好,不是个人观感,而需要有事实。例如,有些人认为耶鲁大学对华人和中国友好。其实,耶鲁校长曾经是急于来中国,积极从华人群体募捐,但耶鲁大学并非对华友好的大学。耶鲁大学本科长期是录取华人最低(占本科17%,而其他同类大学都在20%以上)...
查看更多美国是否担心华人科技人员离开美国? 最近有一些文章,包括引用英文的文章,声称美国担心华人科技人员离开美国,认为华人离开美国会给美国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观点,恐怕在美国并非普遍的认知。 在美国,有人(特别是极右派)担心中国发展是事实。担心旅美科技人员回国促进中国发展,也是事实。 但是,美国人这种担心,不是认为旅美华人科技人员离开影响美国发展,更多是担心把美国的科技带到中国。 这种观点,恐怕是美国的主流观点。 这种观点是否准确,是否对,可以讨论和争议,但恐怕是事实。 “美国并不普遍认为...
查看更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报复 几年前,有次去国外开会。 有位学科与我并非同样的诺贝尔奖得主过来:我们哪天谈谈。 自己的研究出现了超出本学科的影响?令人高兴。 会间休息,他找来了:你们《知识分子》写我在中国拿钱,我可没有什么违规...... 《知识分子》成为中文微信公众号中广为信赖的科技高教平台,很多人能够估计到。 而《知识分子》为“友邦人士”/诺奖得主所关注,也是好事。 我解释自己并不干涉编辑部工作,绝大多数文章都不是因为我想到而出现。编辑部有些能力很强的人。 他一脸... ...
查看更多讨论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七大好处 1)学习分为多个层次,其中人云亦云的背诵是最低层次,而讨论、评价是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讨论诺奖工作及其科学家,是一种学习; 2)自然科学的诺奖无论是否发奖准确、获奖人对了还是不对,一般颁奖涉及的领域和研究常常是值得了解和讨论的; 3)诺奖宣布的时间,一般也就一周,一般人如果一年有一周关注科学,并非浪费时间,而有助于大众对科学有热心; 4)在诺奖宣布或颁发前后,科学家进行科普,是科学与大众沟通的好时机,也是科学家为公众服务的好时机; 5)自然科学的发现,一般领先技术的应用...
查看更多讨论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七大坏处 1)对于本来就对自然好奇心较弱、对真理追求不强的人,讨论诺奖可能加剧功利心; 2)对于一辈子被训练与人竞争,特别是与自己旁边(同学)竞争的人,讨论诺奖可能加强不成熟的个性,更加“以邻为敌”,而不利于建设合作、交流的科学群体; 3)对于本来就喜欢造神的人,讨论诺奖容易助长对获奖科学家的顶礼膜拜,无论如何解释,他们仍然把获奖与一切关联起来; 4)对于有些自私自利的人,讨论诺奖有时被理解为个人不用考虑道德、不用考虑国家和社会,一心一意奔诺奖,导致科学成为狼性化的催化剂; 5)对于...
查看更多欢迎不同意见 反对突破争论底线的造谣: 我对于Svante Pääbo的诺奖,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据传是北大1991级本科毕业生、留美回国的夏博士,发表了反对意见。 有不同意见很好,而且不仅可以很有趣、还可以通过争论而学习。 可惜,夏博士与有些华人一样,讨论不同意见就是为了争讨论者之间的高低,而不是就事论事。 夏博士在争高低的过程中,不仅不严谨,而且为了“赢”而勇于造谣。 夏博士说: 这句话的他,在前面的文字明确是“饶毅”。所以,夏博士的谣言是说饶毅“自诩为华人中没有人比...
查看更多今年诺贝尔奖的不公平之处 Svante Pääbo被同事扔水里,以庆祝他10月3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也试试扔他到水里----冷静分析他获奖是否最公平。至少从1990年代我已经注意Pääbo的研究,而《知识分子》近年多次介绍其领域的工作,包括我安排主编陈晓雪于2016年专访Pääbo。我认为将分子生物学用于人类考古确实重要,曾两次试图在北大建立这一方向,其中一次是从复旦挖年轻的专家,未遂。近年北大引进了其他老师,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对于Pääbo的获奖,最常见的是惊讶他的工作与“生理学”、“医学”关系很小。当然广义的关系很容易...
查看更多诺贝尔奖程度工作判断二十年:希望后辈科学家能普遍提高判断能力 【很多人误认为我推荐屠呦呦获诺奖,而没有意识到判断屠呦呦的工作值得获奖是我公布的多个对于科学水平的判断之一。二十年前的2002年10月6日,我第一次公布自己认为研究程度值得诺奖的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及其科学家。其实早在1995年就介绍过瘦素,而在1998年,我科普过可能获诺奖的细胞周期工作。细胞周期已于2001年获奖,瘦素的发现也值得获奖。而在2002年以后多次更新、补充2002年的判断:(2007,2008,2009,2010,2011,2014,2018)。其中,2008年对下村修...
查看更多“群体免疫”的适用范围和决策风险 全民接种疫苗后,如果疫苗高效而全民被保护,这是疫苗免疫,因为是每个人或绝大多数都接种疫苗,这是个体免疫的效果,不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指一部分人接种而获得免疫力之后,其他人不接种疫苗,但因为接种的人形成病毒传播途径的实际壁垒,而可以不用接种疫苗,通过群体效应避免感染,为群体免疫现象。 群体免疫不是完全无用,而是适用范围有限: 1)已经有了有效疫苗之后,不一定需要全民接种,而是根据病毒传播力,可以接种疫苗到需要的百分比人群就可以; 2)病毒的变异不是很多,最好是几十年不出...
查看更多事实证明“群体免疫”对于新冠流行无效 新冠流行的第一年,有些人提倡所谓“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最初意思是:如果少数人不打疫苗,但是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因为大多数人有免疫力,病毒就难以传播,这样就可能病毒碰不到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所以呈现“群体免疫现象”。 当时,英国首相居然带科学家出场,号称英国的方法是让大家感染,以建立群体免疫力。在当时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他推出的就是残忍: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时,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后不会死的也许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极少数有先天抵抗力的没有...
查看更多中国的科学项目,是谁故意把它“秘密化”的?为什么? 9月20日,国际顶尖《科学》周刊发表文章,介绍中国脑计划。其中,《科学》联系脑计划的牵头人蒲慕明,询问经费给哪些单位、给了多少,蒲慕明拒绝回答。问科技部,科技部拒绝回答。《科学》指出,没有地方可以找到信息。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民用的科技经费,都是公开的。为什么突然出现一个国家没有标明保密、不涉及军事,而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民用科研经费,对基本事实,对一般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事实,进行对于国家完全不必要的保密,甚至讳莫如深?任何成人都懂,总不能说单位用钱创世界历史记录?而一个在国...
查看更多一句话申请科研经费 国家支持科学研究的经费,历史很短。美国模板的国家支持,主要在二战之后。早期国家对科学进行支持的,有法国、英国、俄国和德国,规模一般比较小,且主要集中在专门设立的研究所,而不是对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进行资助。德国的威廉大帝研究所,是二战前著名的研究机构。二战后改称马普学会(英文Max Planck Society)。著名生物化学家Otto Warburg (1883-1970)在早期的威廉大帝研究所工作。Warburg父亲Emil是犹太人。他家几代在德国不断发展,有银行家、艺术家、科学家。Emil Warburg是德国著名物理学...
查看更多英国文化之可爱 I Am Englophilic (题目应该是Anglophilic)。在走向世界的幼稚阶段,才有图腾: 批评国外一点就是否定其一切,只能仇恨、不能交友; 表扬其一点面就是肯定其一切,只能学习、不能批评。 任何成熟的国际交往,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有肯定有否定,有学习、有帮助,也可以有批评、有对立。 批评一个大国的一点、一些人的同时,可以学习其另外一些方面、与一些人互相帮助。 赞扬一个大国的一点、一些人的同时,可以批评其另外一些方面、与一些人互相对抗。 ...
查看更多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生物学家 英国有很多科学家对于自己国家的缺点有清楚的认识。二十世纪全世界最聪明的生物学家Francis Crick(克里克)就是一例。克里克的伟大不仅在于其科学发现,而且在于其一生坚持原则的独立人格。 我认为,生物学历史有两次智力高峰:一次是1854年至1866年孟德尔独自一人,一次是1951年至1965年克里克和他的多个合作者。物理学出身的克里克,最著名的工作是1953年2月28日在剑桥与Jim Watson宣布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之后他独立提出tRNA的存在、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与其他人合作发现mRNA、解析...
查看更多一分为二对待外国:过度颂扬英国女王等于不尊重现代女性 英国是世界历史上国家公关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对其王室的废物利用是其成功的手段之一。 英国王室和官方从未向中国对鸦片战争道歉,而对全体华人,英国王室也仍然含有种族主义的歧视。 在对个人去世有适当同情、对英国仪式佩服的同时,不能被人忽悠,包括被外国人忽悠,而忘记英国和英国王室对不起中国,忽略英国王室不过是寄生物的事实。 1女王的去世 近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幸去世。 很多人表达哀悼,非常自然。 但是,有些华人,对女王无比崇拜。&nbs...
查看更多决定奖励质量的根本:是为建立奖的声誉,还是为消耗奖的经费 近三十年来,中国各类科技项目(从获奖到经费等),很多失去信誉。这里还不是说有些评审有贿赂、有交易,而是说最普遍的问题:在评审前,各种招呼。因为普遍,所以形成一种新的逆向文化:没有得到招呼的评委,认为不打招呼的人不尊重自己。这是完全颠倒黑白的文化:打招呼是为了照顾某人,打招呼是认为评委不是以学术为标准而是可以被打招呼所影响。不打招呼的人,其中有些是够不着评委,有些才是真正尊重评委,认为该评委不会因为招呼而有不同,是对评委的尊重。招呼如此普遍,导致黑白混淆。一些年轻人更是认为有没有办法打招呼...
查看更多我对王八过敏? 我刚回国的几年,对北京的饭菜觉得很好。即使是学生抱怨的食堂,我也觉得很好,因为都是中国菜。不知何时开始,南方人的胃口回来了,觉得北京饭菜有问题。北大有个餐馆,供经济实用型T骨牛排,对我口味。可是过几年这餐馆关了,搬到大食堂的顶层,牛排做不好。北大南门有个汤包店,很正宗,也就是南方口味。可是,居然不到几年就停业转产了。北京有“小南国”的“手抓小混沌”味道很好,每次什么都不点,就五碗“手抓小混沌”。可几年后,餐馆还在,这道菜取消了。这不是专和我们南方人作对吗?不久前,双臂大面积起疹子,找不到原因,后来怀疑是因为吃了江西餐馆的甲鱼(北...
查看更多开个玩笑:用上语言的弱点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文,永远有口音。能否把弱点化为优点?话说,在旧金山读研究生时,隔壁教授Louis Reichardt曾登上珠穆朗玛峰。他带领的实验室研究过神经生长因子(NGF)。长期以来,全世界只知道一个促进神经生长的蛋白质NGF。它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通过1940至1960年代的工作而发现的,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起了关键作用。其中的意大利科学家于1986年诺奖,而德裔犹太旅美科学家没有获奖,引起纠纷。但NGF只对一部分神经有作用,推测应该还有其他生长因子影响其他神经细胞?1980年代后期,德国科学家通过生物化学分离纯化发...
查看更多喜欢的考试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会有自己的体会。 如何做到真正的客观,并不容易。 既承认自己的弱点、学习他国的长处,但也能冷静分析而不受忽悠,更不能否定外国的缺点或掩饰外国人的恶。 1考试的震撼 一个正常的人,不太可能喜欢考试,特别是学校功课的考试。 我也一样。 读研究生期间,有一次,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的感慨:这是一生最后一次考试,考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但是,在美国留学的第二学期,我第一次遇到“带回家”(take home)的考试,大为震惊。 ...
查看更多只有遗传学重要:在全部生命科学的课程里 了解广义的生命科学的人都知道,生命科学的绝大多数课程都可以通过背诵而显得学会了。 这不仅包括一些大家很容易猜到的课程,而且包括非常重要而很现代的《分子生物学》。 虽然背诵不一定真理解,但也需要一定的理解。 懂得生命科学全局老师心态的人(区别于学生和部分老师)都知道,在生命科学全部课程中(除外生命科学需要学习的非生命科学课程),观察学生智力和生物学理解力最重要的是《遗传学》。能够学好遗传学的学生不会是智力有障碍的。只要遗传学学的好,其他考试不好、或者学的不好,也问题不大,可以录...
查看更多如果我不是遗传学家,全体华人就没有遗传学家 2022年9月7日晚。我需要纠正中国遗传学会刚才对我的介绍,说我是神经生物学家,同时爱好广泛,对遗传学也有爱好。 这是错误的。 1)我的遗传学传承,如果有人接近,我以前就不知道,请举例。 教我细菌和酵母遗传学的是Ira Herskowitz,他对细菌和酵母遗传学理解的深刻性远超一般人,他对酵母遗传学的贡献也不寻常,他当时是美国遗传学会理事长。 教我人类遗传学的是Charles Epstein和David Cox,前者是经典人类遗传学,后者是现代人类分子遗传学,E...
查看更多“脑主研究”、还是“钱主研究”:截然不同的科研模式 科学研究,当然既需要动脑,也需要包括经费在内的资源。 “脑主科研”,指脑主导的科研:主要依靠脑、而辅以资源的研究。 “钱主科研”,指钱主导的科研:主要依靠钱、而脑相当不重要的研究。 脑主科研的脑,主要用于提出科学问题、设计科学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科学结论、思考进一步的研究。 钱主研究的脑,主要用于挖掘经费、编造经费用途、谋划给缺乏有科学意义的结果进行涂脂抹粉、搞乱社会注意力把无意义转变成为重大成果、进一步让社会混淆对于脑型研究与钱型研究的根本不同。&...
查看更多乔迁之喜:北京脑科学中心在前进 Chinese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Beijing脑中心现有451人,博士后51人,研究生117人。实验室主任32人,技术中心主任9人。 2022年9月1日迎接新研究生的同时,也是中心新搬进主楼的纪念日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Thomas C. Südhof美国斯坦福大学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Michael W. Young美国洛克菲勒大学 2017 年诺贝...
查看更多建立你的记录 在年轻的时候,建立好的记录非常重要。 年老的人,人们难以误解,因为有很多记录。有人想造谣,无法得逞,因为你有记录。有人批评你某方面不够,但你有记录反驳或说明你还有其他方面的优点。 越是年轻,经历越少,建立记录越重要。 研究生是你进入半工作状态的第一步。还有考试,但不那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记录。 你的记录,是你逐渐积累的事业、人生。 怎么留下记录? 一:用科研笔记本记录你的科学想法、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研究结论,包括反反复复记录自己的错误、纠错过程等等。 ...
查看更多第一位从美国获得生物学博士:中国现代生物学奠基人 中国留学生最初是十九世纪从欧洲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例如1857年从爱丁堡大学获医学博士的黄宽(1829—1878年)。 中国留学生也在十九世纪从美国获得过医学博士,如1873年从哥伦比亚学院内外科医师学院获得医学博士的舒高第(1844-1919)。 从美国获得学术博士的中国留学生最早一批在1910年代,如1914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哲学博士的魏文彬、1914年从密西根大学获(教育心理学)哲学博士的王长平、1917年获哈佛大学(数学)哲学博士的胡明复、1918年获哈佛大学...
查看更多核心技术追问:中国的人类基因研究为什么弱? 本文是《知识分子》“中国核心技术缺乏及其解决办法”系列文章之一。有钱、有仪器、有人,就可以解决中国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吗?甲午海战前,中国投入购买海军军舰的钱多于日本、购买的军舰吨位高于日本、训练的人数多于日本,一交手,却一败涂地。今天,我国在很多领域投入经费、购买仪器、参与的人数都不少,如果真的出现(各类)交锋,如何避免甲午海战式的惨败,是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涉及基因,很多中国人和读中文的华人可能觉得:中国在基因方面领先世界——即便不是技术全面领先,至少在基因测序方面,应该可以说中国领先世界。这是...
查看更多饶毅实验室的研究:开学给新生介绍 (全部图片均为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的原创图片) 相关研究结果(2008-August 2022): Zhou C, Rao Y and Rao Y (2008). A subset of octopaminergic neurons are important for Drosophila aggression. Nature Neurosci 11:1059-1061. Liu Y, Jiang Y, Si Y, Kim J-Y, Chen Z-F an...
查看更多我的二舅 与世无争,和天同乐--社会应给平和者空间 一个社会,一个单位,环境是否良好,在于它们能否给性格平和而有专业特长者发展的条件和发挥的机会。 这里追忆长辈逝去的年华,反映了一定时代的问题,个人的遭遇乃社会之缩影:挤压一个平和者的空间,是社会不公。 记录过去发生的 一个对科学很有兴趣的人,失去大好时光; ...
查看更多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校长? 前天,2022年8月20日,华人戏剧家赖声川接受采访,道:“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校长...一位什么样的人?...没有这位校长,大概就没有我”。他说:“我后来才知道一个故事,我父亲从会昌过来赣州中学上学,后来家里有一点情况,没办法供他读书了,他就没有上学了。赣州中学的校长听说了这件事,走了7天的路到会昌,那个时候这是唯一能够到会昌的方式。然后他找到我父亲,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父亲说有一些经济变化,家里没办法供他读书。校长问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对学校有没有什么不满意,我父亲说没有,校长就说:走吧,跟我回去。他们就走了7天的路回去,我...
查看更多中国在重大传染病方面最佳基础科学发现 对于危害人类的传染病,全世界前赴后继有很多研究工作。 近代科学让科学家可以对传染病的基本原理、发病过程的分子机理、免疫等进行诸多方面的基础研究。 二十世纪我国对传染病最重要的研究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1897-1958)先生发现沙眼致病的病原体和二十一世纪初袁国勇等确定SARS病毒是传染病最重要的两项临床研究。 迄今对传染病的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工作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受体,从而帮助人类理解HBV进入人类细胞的原理、有助于进一步设计治疗方法。&...
查看更多饶毅 “辩” 撒贝宁:“难得”幽默 被认为乐于教训人的饶老师,其实挺幽默诙谐。不信,看以上视频。(2016年1月16日,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做客撒贝宁主持的CCTV一套《开讲啦》,从生物学角度讲述人之为人的神奇与不易,因此更应珍惜做人并与其他生物有所差别,从个人角度出发做一个有趣的人,从社会角度考虑做有意义的人。三分之一是撒-饶对话,三分之一是饶毅演讲,三分之一是听众-饶毅问答。撒-饶对话和听众-饶毅问答两部分没有转为文字记录,只见以上视频中。以下是饶毅演讲部分的文字实录。) 2016年1月16日
查看更多这年头,中国考验了一些诺奖得主的人品 中国有些人对科学交流感兴趣,邀请国外优秀科学家来华访问或开会,特别是在一线研究活跃的科学家,或者对我国学术文化有良性影响的科学家。 毋庸讳言,我国也有一些人、一些机构、一些地方,对科学没有兴趣,而只是以科学为表面借口,制造各种热闹。以前中国缺乏经费,现在有些相反,浪费我国经费。有些会议,请诺贝尔奖得主不论年龄、不论是否还有学术可以交流。 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科学会议,给诺奖得主极高的报酬,远超所谓“诺奖行情”,而且告诉他们只要出席了,不用待很长时间,有些诺奖得主因此只参加中国这种会议,来...
查看更多时代变迁:学术兴趣的传承 在各种行业貌似热闹的环境中,不乏担心学术的后继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关键在于帮助学术进入学术前沿、了解真正的科学研究。 一旦学生自己建立了兴趣,自然不用担心之后。 2018年 “Pleasantly surprised”,今天早上的心理反应:三十年来第二次周六惊讶。 建设学术机构,需要构建好的学术环境,其中学术报告不仅是了解全世界的研究进展,而且引领学术兴趣、营造学术气氛。 第一次周六惊讶,是1985年到美国读研究生的第一年第一个学期的一个周六。来自英国...
查看更多中国人在现代解剖学最重要的发现 重要的解剖结构,恐怕只有一个曾经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今天的神经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解剖结构是Ventral Tegmental Area of Tsai。它有重要功能,其中最热门的是奖赏功能。这一结构是由中国老一辈科学家蔡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期间所发现,并由他单独一人发表论文。这一结构后来研究者称为VTA of Tsai,特别是权威的继承这一结构研究最重要的科学家、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的OT Phillipson(1979a,1979b)多次标明了Tsai。但是,迄今绝大多数中国科学家,包括研究这一区域的科学家,在...
查看更多读史:袁隆平的发现及其的意义 袁隆平论文手稿及发表截图 袁隆平的发现及其意义袁隆平关于水稻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发表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篇论文后来受到了国家科委的重视,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及时挽救了他的科研生涯。文革中被批斗的袁隆平突然得到自上而下的支持,得以在艰难环境中展开杂交水稻研究工作,造福了中国和世界。 林巧稚接生袁隆平的记录:袁小孩。袁隆平出生于1929年,而非各种“正式”介绍的1930年。1966年4月15日,英文版的《科学通报》发表了袁隆平先生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是《科学通报》编辑部摘译196...
查看更多表扬尹烨证明自己卖假药:公布几十篇论文无一检验过其益生菌的任何生物学作用 【揭穿尹烨这类“水”博不难,无论他说多少,记住讨论的问题,在他说断言之后,要求他提供证据。这时,这类人如果不自曝其丑,就奇怪了】据尹烨自己公开:“益生菌是华大集团旗下华大营养的主要业务之一”。因为我在7月26号微信文章批评尹烨推销华大的益生菌是卖假药,28号他在微信公号贴出:“华大到底发表过多少篇菌群文章?”。我29号傍晚才知道。看了一下,他用事实自证逻辑和科学都很差。让人给他的科研论文做科普,可能愿意的人不多。“指教”他如何回答科学问题,我可以试试。效果是不是对牛弹琴,...
查看更多为什么用了九年才获得博士学位? 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 懂得越多,越知道,也越愿意承认自己有很多不懂的。而科学还有很多是未知的。 如果现在有人说我可能是全体华人懂生物医学最多的人,我不仅无动于衷,而且可能提醒这句话因为说的太晚而是错误的。 三十年前,有一些人就知道。二十年前,知道这一可能的人就超出我的朋友范围。 但是,今天就不一定对。因为我的三个优势,失去了两个。一是我的英文比较早解决了阅读问题,通过自学,大三之后常规读原文。我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具体领域(神经、免疫)的确定比较早(大二)。所以,自从父亲给我...
查看更多答全丹中国学联:调转你们的枪口,查哥大是否特殊对待尹烨?哥大与华大是否有金钱/学位交换关系?你们自己是否反对伪科学和劣学位? 【7月25日,有个自称“丹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公众号在摘要中,就两点表示“有失公允,表达强烈的不同意见”。 从头读到尾,觉得其第一点有一些道理,我需要道歉并修改一句话。但第二点逻辑上是支持我的意见,而看不出怎么是“强烈的不同”。 为了搞清楚第二点,请联合会自己调查澄清尹烨的学习情况:他是否全时到校学习。还是哥本哈根大学给他特殊通道,你们全丹学联代表的其他学生享受不到的特殊通道? 因为第二点...
查看更多太厉害的忽悠会忽悠自己:因为太逼真了 对于每过几年有一些人成为验证我批评正确的统计数字,我不是高兴,而是痛心、有时还很惋惜。 2012年,尹烨在华大还是...的时候,华大包装的明星科学家是王俊。 因为王俊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校友,有人请他到北大生命科学开会。 因为我那时是生科院的院长,所以我也参加了。王俊的讲法,把自己测序的工作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而且号称解决了好几个疾病及其治疗。 我当场指出小伙子你不懂科学,不是科学家,是给其他人打工的技术员,不懂科学怎么做的,不懂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所以...
查看更多陈春花和尹烨:相隔二十年竞赛谁的博士更“水”? 一般人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一代比一代好。但那只是总体趋势,落实到个人就不一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陈春花的博士学位,最近被很多人诟病。所谓“爱尔兰欧洲大学”,是没被国外教育监管机构所承认的大学,其博士学位也就自然被认为很“水”,甚至被认为等同于假学位。华大基因的CEO尹烨,也有博士学位,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物虽然水平很低,但肯定不是野鸡大学。不过,两个“博士”哪个更“水”,好像不容易区分。陈春花是60后,专业是经济管理,其“博士”是2000年代初。经济管理是否需要博士,恐怕见仁见智...
查看更多信、达、雅: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 【中文科普走出幼稚期,但还有各种现象交杂】二十年前我写过科普,主要是觉得科学太好玩了,不应该自己专有,大家可以一道乐。近十年来,华人科普文章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我发现自己的水平从二十年前的超过中文科普平均水平而有意义,但近十年水涨船高后自己水平低于中文科普平均水平,所以基本退出科普工作。留下对科普概貌的一些了解。严复先生提出翻译应该做到“信达雅”。科学普及可能也是同样三点。百年前到1980年代,我国人民对科普的需求比较大,而科普工作者人数很少,他们懂得有限,所以有很多科普离“信”有很大的距离。例如著名...
查看更多孟德尔诞辰200周年 1 孤独的天才 为坚持智力追求,不惜放弃其天伦之乐;在学术群体外围,做出科学的核心发现;用数学分析生物,成功地进行学科交叉;十年一系列实验,一篇论文开创新学科。他孤立于当时的科学界,做出奠基性突破却终生未被学界承认;他的工作几十年后尚不为同一学科的诺贝尔奖得主所理解;他发现的貌似简单的理论,大多数学过其结论的人,都没意识到其智力高度;他不是为利益做研究的纯粹科学家,身后却被疑造假,遭遇不公。这位孤独的天才,就是自称为“实验物理学教师”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Johann...
查看更多The Hidden Gem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医学的隗宝:超额完成“为人民医疗服务”的首都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的瑰宝【如果高校评比老黄牛,首医应该是第一。老老实实做事,默默无闻奉献。吃进去的是草,产出来的是奶。 首医得到北京市的支持很好,但得到国家支持非常少,而首医的医疗服务不仅造福北京市民,并为全国人民在一些专科提供了优质服务】 1956年开始酝酿、1960年成立的北京第二医学院,起初的目标是解决北京的基层医疗需求。 前几十年条件极为艰苦,长期只有一栋教学楼。首任校长吴阶平老先生亲自参与...
查看更多防疫抗疫的实践是检验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的核心标准 纯数学可以是只有一个天才懂,全世界其他人要几十年、几百年试图跟上,才能证明某人早就有的猜想。其他科学可以是发表论文有很重的、主要的成分,以同行懂为主,有时需要一般人懂。但是,公共卫生教育、学科和学院的成就最合适的检验永远是在防疫抗疫的前线。公共卫生从来不是以办公室、会议室、论文为主战场,而是从最开始就是为传染病应运而生。今天,公共卫生也是因为突发传染病的流行而举世瞩目。建设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公共卫生学科,绝不能忘记其最大目标是防疫、抗疫。虽然现代公共卫生涵盖传染病之外的疾病和人类健康问题,但这些问...
查看更多教育部高教司:有个小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唐博文先生: 惊悉,今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宣布了18所高校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其中北京的四所医学院,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都名列其中,只有首都医科大学(首医)例外。 众所周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是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疫情是呼吸道的传染病。 全北京市民都知道,北京市的两大传染病院肩负首都防疫、抗疫的最大任务,它们都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是首医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国家领导人视察首都抗疫的传染病院只...
查看更多中国的大学生:出国不出国? 五十年来,从几乎完全不能出国,到几乎人人准备出国,到出国成为一个问题,变化之大、之快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我刚刚回国的2007年,考虑到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别,继续支持学生出国。 精神上,明确北大老师不应该出台限制学生出国的任何举措。 几十年中,北大生命科学的本科生是全国本科生毕业后出国比例最高(超过所有其他专业、超过所有其他学校)。老师抱怨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所以,不时有老师希望学院推出限制学生出国的意见,一般都没真正出台。在我任期内,明确回应和批评了提出类似意见的老师。我们可以吸引学生...
查看更多1801年的科学书怎么写? 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23)被广泛认为第一位发表牛痘接种方法。他的第一本书发表于1798年,修改版发表于1801年。 1801年的书有影印本,见 英国农民Benjamin Jesty(1737-1816)于1774年,用挤奶女工的牛痘接种于其妻子和两个儿子,成功地避免了他们患天花(Pead,2003),但他没发表文章。 乡村医生Edward Jenner有相当的科学基础,1787年确定杜鹃的行为而于1789年入选皇家学会。1796年5月14日,他从挤奶女...
查看更多现在的语文教育需要减负:小学六年级之后,中学宜提倡阅读和讨论而减少考试 在语文教学质量和内容毫无改善的情况下,拔高语文分数,从而把中小学语文变成压力,变成负担,是非常不对的。大多数成人的语言和写作,在有基本的词汇和训练后,主要是依赖自己的阅读和交流,而不是依赖考试。谈语文,是中小学教学的语文,而不是广义的语言文学,因为后者不是学校的教育。讨论语文教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按教学的现实,而不是按每个人心中的、现实不可普遍实现的。很多积极参与讨论语文的人,都不熟悉目前中国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更不熟悉中小学语文的考试。中小学语文的考试,是目前大部分文学家、文...
查看更多大学教授的语文需要什么程度? 语文的要求,在中国中小学要求过高。 事实上,大学教授,只要不是文科的,需要的语文程度大约是目前小学五年级。 那么,其他大多数行业(非百分之百)其实也用不上要求太高。 世界上有很多需要学习的,过多要求语文,有很大的代价:少学了其他。 语文好,固然好。 非文科专业,语文太好,可以导致过分重视语言,而对实际有所忽略。 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语文还是要专业? 人,不可能时间用于所有方面,用于巧语、还是用于实际? 改革总设计师,语言非常平凡,简明...
查看更多中国疫苗的效果与安全:疫苗是人类的朋友 病原体才是敌人 【中国疫苗从无到有,从低质量到高质量,几十年来,疫苗挽救了大量中国人民的生命、改善了我们的健康。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在普遍推广疫苗后灭迹于人世,是我国医学在世界带领下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新冠袭来,国外和国内都有疫苗,虽然作用不如应对某些疾病的效果,但也确切有预防或者减轻病症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疫苗,虽然作用不如国外的,但也确切有效并且安全。我们需要摈弃国外反智主义对疫苗的诬陷,也要避免人们把其他方面的情绪泛滥到对疫苗和我国疫苗的不信任,让很多人不敢肯定疫苗、不敢肯定我国疫苗,更有一批缺乏...
查看更多读研究生:怎么选学校、选导师?问问诺奖得主、双螺旋共同提出者沃森 【一个已经自己想好目标的大学生,如果已经有学术准备,不用人建议念研究生的学校和导师; 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也不需要; 只有一般人,也就是大多数本科生,目标不明、准备不足,需要咨询选学校、选导师。 问谁?问同样的人:当年不突出,也不知道怎么办的人】 DNA双螺旋的提出者之一Jim Watson,虽然是16岁上大学,22岁获博士学位,并非因为超级聪明。 一个原因是当时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认为美国高中教育不行,误人子弟,而让高中读一半(美国高...
查看更多“费钱、费力、不费脑”是中国该提倡的科研吗?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科学发现,经费用于发现,正常的科学是在有限的经费尽可能做更好的研究;现在有时出现以花钱为目标,科学用于花钱,异常的科研是以有限的科研尽可能花越多的经费。如果有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提出,做“动脑少、花钱多、苦力大”的研究,也就是“费钱、费力、不费脑”,绝大多数中国纳税人应该不会同意。在最近的专访中,蒲慕明教授直言:“有时候科研机构是容忍个人夸大行为的,因为短期内可以给机构带来声望、大量资金等”。问题在于,蒲慕明自己有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以上这几句话,是否等于蒲慕明的自白?曾几何时,蒲慕明在科...
查看更多核酸是生命体系的知识分子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分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 信息是生命核心的本质;核酸是生物信息的主要载体。 有贡献人类的知识分子;有恶性损害人类的知识分子。 有贡献人类的核酸序列;有恶性损害人类的核酸序列。
查看更多他又说大实话了:自己有行动吗,还是只动嘴号召其他人? 近日,《中国科学报》刊登对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教授的专访。 这篇专访批评和评论了中国科学界的风气。 我几乎百分之百(可能更接近于98.52%)同意蒲慕明教授在这篇文章的观点,正如平时同意蒲慕明绝大多数公开发表的观点一样。 只要事不关蒲教授,我们的共识就很多。 不少了解蒲慕明教授的人都翘首以盼:蒲慕明教授言行一致,至少不经常反自己的公开言论而行之。 这篇专访有几点可圈可点: 1)“科学传播很重要,当有了真正的重大发现时,肯定...
查看更多录取研究生,看什么? 前几天,为了简单显示国内院校的研究生生源提高,用了比较简单、一般人容易懂的学校名称和学生成绩排名。这种偷懒方法,有严重的副作用,让人误以为录取研究生就是看学校名称和总分排名。在此,表示道歉。十几年前,我写过多篇文章,国内大学生申请国外研究生应该注重研究潜力、研究背景。那是依据我在国外二十多年的经历,包括十几年作为老师录取研究生的经验。回国十五年后,可以根据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科学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CLS(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TN(北大清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研究生计划)等的经验,明确告诉愿意申...
查看更多在国际上,对中国声誉危害最大的是中国人:做坏事的中国人害做好事的中国人 一个小国,容易受大国欺负,只有自己努力不够;一个大国,无论外界如何变,只要自己好就不怕。 对于国际上的各种影响,包括诬陷,我们虽然要应对、要反击,(恐怕近二十年内,在个人层面反击最多的是我本人、在科学界反击最多的也是我),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我们自己做好各方面,最后就不怕外界的歪曲和限制。但是,经常有一些我们中国人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这种我们就逃不脱声誉的损害。有大事,有小事。科学界最近几天一件事情是科学刊物的问题。科学刊物希望有读者、希望有影响、希...
查看更多哪来那么多时间写杂文 1写文章时间/车上耗费的时间:永远小于1,可以小于0.2 算了一下,昨天发的informercial,写的时间大约12分钟。 每天,从住处到位于丰台区的首医需要30到60分钟,取决于是否堵车。如果不再去任何其他地方,回程需要同样或更多时间(一般傍晚堵车更厉害。一天有60到120分钟在路上)。 如果中午去位于海淀区的北大的实验室,也需要30到40分钟。 如果去位于昌平区的北京脑科学中心,还要20-50分钟。 一天在路上的时间需要60到200多分钟。 2在车上的选项:...
查看更多中国研究生的一个新趋势 近四十年来,大批理工医农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国外读研究生、做博士后。 2007年我全职回国时,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的生源不够好,而生命科学学院一年有28个博士后的指标更是用都用不完,因为生命科学博士毕业接近百分之百出国。虽然中国的博士后政策超常地好(博士后的子女可以与北大教授子女一样上附小、附中),但那时没多少人要这种待遇。 北大生科院的魏文胜,那时刚刚回国开始带研究生,连接两年来抱怨:这样的申请者,也能读我们北大?我们实验室怎么出成果?我回他:北大本科的你自己和你的同学都去美国,你怪谁? 15...
查看更多这年头:猴都敢与人竞争 脑残有啥了不起 脑功能的神奇,只有脑残的人会否认。 ----等等:什么是脑残?谁证明脑残不好? 一般证明脑残后出现功能障碍是通过外伤、或者中风。 一般是在成年后发生脑残、成年后验证脑功能。 如果,如果残缺发生在个体很小的时候,例如先天,会有多大问题? 换句话说,脑有没有可塑性?有多大可塑性? 哪些脑区有可塑性?哪些脑功能有可塑性? 202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的科学家发表了他们的研究,分析了一位可能先天缺了一块脑的人。 这是核磁...
查看更多饶毅实验室第6篇睡眠分子机理文章:发现蛋白激酶LKB1调控果蝇和老鼠的睡眠 睡眠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其普遍性不言而喻,但睡眠有两大问题:睡眠的机理(HOW)和为什么要睡眠(WHY),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How是每一个个体睡眠的机制,Why是进化中为什么出现睡眠,睡眠的作用是什么,也含睡眠的意义。 睡眠的分子和细胞机理,迄今尚不清楚,近十年全世界有较多研究。 从2017年起,饶毅实验室发表了五篇论文,涉及睡眠的分子机理。2022年5月,美国遗传学会主办的、摩尔根创办的《遗传学》杂志线上发表饶毅实验室第六篇睡眠分子机...
查看更多最受冤枉的北大校长 一百二十多年来,北京大学校长任期超过四年的不到十人。 其中一位是化学家周其凤(2008年11月至2013年3月)。 做事实在、为人诚恳的周老师是我在北大期间见过的最受外界舆论冤枉的校长,也可能是北大近几十年来最受外界舆论冤枉的老师。 1追求卓越 自强不息 周老师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好老师,但并非一帆风顺。 周老师来自湖南农村。他个子很矮,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有一次,他开自己玩笑:“我的衣服是在童装店买的”。听者笑不起来,因为正常人都有...
查看更多科学研究不能预设结论,不能为了讨好任何人 近日,因为某英文科学论文的中文介绍,很多人欢欣鼓舞。 不懂科学的人,为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而兴高采烈,人之常情。 但是,科学的论文,首先需要保证学术的质量,在质量和过程达到学术标准之后,才能考虑其结论。 低于标准的研究如果有结论,人们如何高兴也没有意义;达到标准的研究无论其结论,人们感到悲哀也是好研究。 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结论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 1唯学术标准 中国非常需要建设不惧非学术干扰的唯学术标准。外界不仅包括一般人理解的权力、利益,...
查看更多盖茨被证明错了:高智商的计算机行业巨人对疫情认知有限 仍持此观点:”Bill Gates对于疫苗作出了很多贡献,疫情前对穷人常见传染病投入了经费,疫情中也做了好事“。 继续认为“生物医学通常不费高智商”。 但这不表明高智商就能解决生物医学问题,更不代表盖茨不学生物医学就能说出至理名言。 高智商碰到疫情照样束手无策,绝顶聪明的数学家遭遇癌症的后果与其他人并无二致。 不久前,盖茨号称奥米克戎毒株是最好的疫苗。5月22日,我的文章《盖茨会不会脸红?任何人超越科学事实的发言都可以出错》,批评了他的观点。有些人引用...
查看更多中美研究生毕业典礼的差别 先后参加过美国两个大学、中国三个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 记得三个细节的不同。 (不同并不等于优劣,列出供讨论或参考) 中国研究生毕业典礼是拨穗,帽子上的穗;美国研究生毕业是hooding,带上披肩(也称垂布)。 中国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一般导师不参加;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不仅导师参加,而且常常披肩由导师给学生带。 中国大学毕业典礼不仅校领导穿本校服装,而且如果有老师在场也是本校服装;美国大学毕业典礼本校各级领导穿本校服装,而其他老师穿自己获得最高学位学校的服装。&nb...
查看更多误解 我家三个光头。 父母一直觉得没有女儿不好,我们从小知道父母更希望有女儿而不是三个光头,长期对自己不是女儿而感到内疚。长大后才发现这种自卑不符合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哥和我出生于南昌,弟弟出生于崁嵌在他名字的上海。 1967年10月,不足一月弟弟在二医大梅花村大舅家 哥大我8岁,弟小我5岁。哥在武汉随外公、外婆长大。 父母多年想念不在身边的大儿子。大我八岁的年龄和母亲的夸奖建立了哥的崇高形象。只要哥在,肯定他是老大。我后来发现这一情况,因为母亲忘记了坚持在弟弟的小时候经常讲大哥。出现我们三人...
查看更多药物骗局一般不能传代:既不能让爹妈吃,也不能让孩子继续行骗 有大量病人的那些疾病,人们都希望有好药。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好药、新药的情况下,病人及其家庭有迫切的需求,很容易被骗子所蒙蔽。 中外的骗子,伎俩相似,但后果却还不同。但是,我国虽然是药物监管体系的后发国家,终有一天,而且很可能是我们现在在世的人都看得到的一天,会有根本的改变。 毕竟,用自己的假药欺骗其他人的“发明人”、厂商,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后代,都不可能不吃药。他们不可能保证自己后代不受骗。 例如,全部违反中药传统模式、未经药效检验的中药注射剂无一例...
查看更多任人唯贤:国际化新机构在建设中以新风尚前进 北京脑科学中心建设仅四年,包括疫情的两年多。 它建设期的已经显示两个特点:国际化程度在我国科研和高等教育机构为领先的之一(在我国生物医学的机构国际化第一),在科学家层次上高年资和年轻人并肩(在我国生物医学机构招聘高年资比例首屈一指)。 与以上相关:北京脑中心与全中国绝大部分单位不同,没有人为设限以中心主任的学术水平为全中心的学术上限,而是积极招聘高水平人才。 (以下为在最近一次北京脑科学中心理事会上的发言) 刚才有位理事有所不了解,所以对我参与的领导班子非常和谐...
查看更多好奇心常青 虽然很多科学工作者粉饰自己,但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大部分科学家从事研究不外乎是为了功利、或参与脑力竞赛。 爱因斯坦的观点当时主要依据他熟悉的欧洲科学界。待美国从科学的乡村成为科学大都会后,这一现象有增无减,欧洲与实用主义更加泛滥的美国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可惜中国的科学传统受欧洲影响小、时间短,而受美国影响太大、功利心压倒好奇心,很多人甚至以学到美国不优雅的科学作风为荣、以讲故事而不是获得科学发现为自豪、以把各种结果无论重要与否都发表到读者众多的刊物为目标。 因为好奇心而做科学研究的华人科学家是少数。&...
查看更多饶毅实验室第二篇生物化学论文 2022年5月《生物化学杂志》(JBC)的“酶学”部分,刘玉祥、王涛、崔云凤、李超逸、姜丽芬、饶毅发表论文“生物化学纯化,结合遗传学,揭示STE20磷酸化AMPK相关激酶”。 这篇论文,与饶毅实验室第一篇生物化学论文在同一期JBC上发表。 两篇文章的科学问题都是酶学问题:AMPK及其类似激酶(ARKs),可以被什么激酶所调控。核心方法都是生化分离纯化,辅以分子生物学。第二篇论文还含有质谱分析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基因敲除的细胞和基因敲除的老鼠。 ARKs参与很多重要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睡...
查看更多如果只做过12只老鼠就用于人,971不是假药的可能性躲在哪里? 如果971是奇迹而不是奇葩,只能说耿美玉是高于爱因斯坦的天才;如果971是真药而不是假药,只能说做真药只需要走街串巷的功夫。 如果听信耿美玉等的说法,971在进行人体试验前(她们认为以前的文章都不重要,不值得引用),就等于没有进行过有关的重要的动物实验。 如果按我实事求是的看法,她们以前给12只小老鼠做过体内给971的实验。 但是,12只用971、加19只不用它的小老鼠怎么可能换来人体试验的许可?从耿美玉发表的全部971研究文章,一直到2019年上了人...
查看更多971的国内临床试验必需有安慰剂对照,否则整个试验是骗局 【在已知安慰剂显示“改善”的情况下,在检验药物作用的临床试验中剔除安慰剂对照,单看所谓药物作用,这种设计不仅违反常识,而且令人质疑更严重的背后操作,难以排除失职和腐败因素的可能性。971在国外停止了临床试验。但有这样的消息:国内971的临床试验还在继续,却无安慰剂对照。如果这一消息确实,那么就很难让人不认为这是有意的严重缺陷的操作,导致试验没有意义、而是背书。补充:三个试验,两个无安慰剂对照,一个有这一先例一旦放开,那么我国很多保健品、假药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要求进行不用对照的试验而成为“...
查看更多绿谷对耿美玉不公平 【牟利时,没有看见绿谷集团落后,而要面对批评、承担责任的时候,绿谷从领导到员工全体都躲在一个女性身后,蔚为奇观。 不会是因为绿谷缺男儿吧? 不会是绿谷领导人不懂得“尊老爱妇”吧?】 2020年,我公开发文章批评耿美玉2019年10月有关971的论文。这篇论文前四个作者都是绿谷集团的。 所以,如果这篇论文是造假的产物,除了耿美玉的责任,就是绿谷的责任。 耿美玉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现任学术所长、前党委书记。绿谷是位于上海的企业。当年卖灵芝制备物“治疗...
查看更多绿谷宣布停国外971试验无需“月黑风高夜”吧?停国内销售才是改弦更张第一步 【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是阿兹海默病。在全世界的病人多、家庭和社会负担大,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这两年,中国和美国都急急忙忙批准了“药物”。美国的被广泛公开批评和抵制,撑不住了。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发明”、上海绿谷集团销售的971,虽然被很多人私下认为是假药,但公开批评的不多。推971有不少非常规步骤,例如用于中国病人之前,971实验用过的动物数量很少。 2022年5月13日半夜,绿谷医药集团不在自己的网页上宣布,却通过中国的媒...
查看更多我的国外老师一辈还在研究前沿,国内...我怎么成为最老的了? 我一辈子误认为自己年轻,不知老之将至。 这源于早期的偶然现象,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社会历史造成的现象。 自从15年前回国,越来越发现出国参加国际会议除了学术交流之外,还有巨大的心理安慰作用:在国外开会才看到一批比自己年龄大的科学家还在科学研究前沿、而且积极参加讨论。 在国内,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一般单位、一般会议,经常是年龄最大的。首都医科大学可能我是还在工作的人里面年龄最大。北大也只有很少几个人比我年龄大。 旧金山加州大学对我科学教育最重要。每...
查看更多为什么海内外华人不做冒险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非常有趣的一个方面,是存在冒险。 虽然这一点对科学界内部是清楚的,对科学界外部还特别有吸引力,但实际上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科学家并不多。 海内外华人,至少在我熟悉的生命科学,百年来,基本都不做冒险的科学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如果几年内可以做出结果,不算冒险。 研究工作,如果非常难,但是一旦做出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会被大家公认,也不算冒险。 一种冒险是,要么是几年做不出,需要7/8年,超出一般研究经费资助期,才算。如斯坦福大学的Brian Kobil...
查看更多盖茨会不会脸红?任何人超越科学事实的发言都可以出错 【全世界已经依据至少5种技术平台发明344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其中31种得到大规模应用。但作用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推荐两款新型疫苗(一款来自中国、一款来自加拿大),并指出两种新疫苗目前的优缺点。 曾热闹过的恢复期血浆,用了上千人做试验,迄今没有清晰的结果,效果仍然不确定】 Bill Gates对于疫苗作出了很多贡献,疫情前对穷人常见传染病投入了经费,疫情中也做了好事。 但是,不久前,在新冠病毒的奥米克戎毒株流行后,他有...
查看更多现代大学教授 与 古代私塾教师,是否应该有差别? 现代的大学教授,与延续千年的私塾不同点之一在于: 既懂自己的专业,也在专业之外有知识点,例如知道一点中国之外的世界?
查看更多科学研究合作时,谁的贡献最大,有时不难看清 主次分明 不宜喧宾夺主 合作过程,有时贡献不容易从外面看清楚。 不过,有时又不难看清楚。 屠呦呦在青蒿素发现过程的作用,比较难梳理的原因是发表的署名论文不多,而各人口述不同。需要仔细听、阅读、核对,包括查当时留下的实验记录。黎润红、张大庆和我是查阅了原始记录,包括此前外人没有看过的记录之后,才得出结论。 而张亭栋在发现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发表过很多文章。各种争议,只要实事求是地对照文献,就不难理清。而各种个人意气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
查看更多通常认为新冠感染后遗症不多也一般不严重,但目前还有不确定因素 【最近英国对新冠感染后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影响,发现确实有,但不能确定是否可以逆转、也不确定遗留多长时间】 很多人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后:有没有后遗症,后遗症发作的比例,后遗症严重的程度? 与不负责任的中文谣传不同,一般普遍认为新冠感染的后遗症比较少发,症状一般也不严重。 但是,对于后遗症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中。 英国50万人生物库(UKBiobank)是近十几年非常成功的一个队列研究。是中国一些忽悠经费能手多次号称要钱做,但迄今为止的中国忽悠经费能手...
查看更多科学最新验证:中和抗体检测的意义、第三针疫苗的重要性 在我提出用中和抗体检测免疫力的时候,一个合理的问题是:会不会因为有不依赖抗体的免疫反应,所以检测中和抗体不能指示免疫力? 昨天出版的《细胞》杂志,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无论Delta还是Omicron毒株,中和抗体的量都与免疫力相关。 在人们讨论疫苗第三针的时候,有些人因为怀疑中国,所以也怀疑香港的数据是否为了讨好大陆而有假。香港的数据,在前两针疫苗的时候,国内疫苗作用远低于国外疫苗,但第三针的时候,国内疫苗与国外疫苗的作用非常接近。这一结果,如果是真实的,那说明可以大胆地全...
查看更多参考资料:英国的抗体阳性率大多数高达99%,老年人三针疫苗接种率99% 英国政府决定开放的时候(3月14日决定3月18日起旅行不再附加限制),还不知道当时确切的抗体阳性率,也无当时确切的疫苗接种率(只有以前的)。 但是,事后经过三个途径(两个监测、一个监测加估计)确定的数据显示,3月28日那周: 英国人绝大多数已经抗体高于179纳克/毫升,除了11岁以下的儿童,其他年龄段的抗体阳性都高于90%,大部分高于98%,50以上的各个年龄组抗体阳性率都高于99%。 抗体阳性大约一半是因为自然感染、一半是疫苗接种(40几对5...
查看更多饶毅实验室的生物化学研究:分离纯化揭示AMPK及其相关激酶的蛋白激酶 生物化学,既有自己的学术问题,也是一种研究途径。通过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发现分子间的相互生物化学关系,是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以往,饶毅实验室长期以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问题。 自2011年以来,实验室集中一部分精力和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建立了生物化学分离纯化方法。 起点是用于神经生物学的问题,但可能涉及其他生物学问题。 2022年4月10日,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主办的《生物化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饶...
查看更多香港大学统计系主任:对连花清瘟临床试验的统计学质疑 【号称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感染有作用的一篇论文于2020年在线发表。这一论文被多位科学家撰文批评。收到香港大学统计与精算系讲席教授、系主任尹国圣从统计分析角度的质疑。本着学术平等、科学批评的精神,本公号今天刊登这一文章。欢迎不同意见,互相促进】 对连花清瘟临床试验的统计学质疑 尹国圣 香港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系主任、潘燊昌基金教授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人们都在积极寻找对抗新冠病毒的方法。近年来,连花清瘟胶囊倍受公众追捧,因其声称可以舒缓新冠病人的...
查看更多探讨由隔离逐渐走向开放的方法:监测中和抗体的优缺点 【目前世界上应对新冠病毒流行常用两类方法(隔离病人病区、完全开放),是否第三种方法。如果不为未来寻求第三种方法,或不寻找两者之间的过渡,就难以排除落入死循环尴尬境地的可能性。在监测抗体的条件下开放,是一种可能。如果通过研究发现某种抗体(如中和抗体)可以可靠地显示抗感染能力,那么它就是可行的渐进方法。如果本文具体方法不够好,但它能够刺激讨论其他更好的方法产生,起铺路石的作用】 不忙于一线、不在疫区者也许应该讨论:除了两种常见的方法之外,是否有两者之间的逐渐过渡?是否有第三种方法?&nb...
查看更多中药、西药,在今天的中国有冲突吗? 【我国现行中医药政策,充分注意传统和人民的个人选择。 今天中国的医药政策并不存在中药与西药的冲突。但是,因为偏见、因为误解,特别是因为中药厂商希望以中医药的标准得到国家批准--而以西药的方式大规模销售,经常挑起不断的矛盾和冲突。 所以,中药的问题,不在于国家政策、不在于人民的选择,而在于日益增长的中药药商的利益。】 本文不用更严谨的“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词汇,而粗略地沿用普遍的“中医药”、“西医药”。 在一段时间,相当一些人认为我是中医药的拥趸;...
查看更多疫情期间:不容假药趁火打劫,不宜强行派送未经证明的中药 对于药物,无论是我国来源、还是国外来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颠扑不破的原则。 二十年来,对我国的中药研究,我长期参与其科学史研究,体会我国科学家如何前赴后继,从中药得到提示、或从中药提取活性成分,成功地治疗疾病的艰辛和成就。 我多次反复撰文推崇的包括:1920年代协和医学院陈克恢发现中药成分麻黄素的药理作用;1940年代上海医学院张昌绍带领团队,与上海药物所的赵承嘏等合作,从中药常山分离提取抗疟药物常山碱和常山新碱;1960至1970年代,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余亚纲、...
查看更多新冠与科学(及道德):答杜骏飞教授、梁建章博士 【一】缘由 3月14日,我弟弟饶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原美国德州大学教授、去年就任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发表了一篇(附10)。 最近,我自己写了6篇短文(附3、5、6、7、8、9)。 其中一篇是在梁建章博士发表文章(附4),我评论梁建章博士的文章(附3),梁建章博士对此进行商榷(附2),本文为回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转来南京大学新闻学院杜俊飞教授的批评(附1)。 【一】理性辩论 道长且阻 因为事关疫...
查看更多争论新冠:不宜不顾事实、不能违反常识 了解科学事实、知道历史常识,可能有助于讨论。 【一】病毒与生命 病毒是简单的生命,由少量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新冠病毒也一样。 病毒不能自己复制,但其核酸携带复制自己的信息,需要进入宿主细胞,将信息交给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新冠病毒也一样。 进化上,先有病毒,后有人,其间间隔很长很长时间(病毒比恐龙早多了)。不是病毒找上人,而是人自己献身,出现在病毒面前。 【二】病毒与细胞 病毒太简单,比细胞简单多了。&...
查看更多评梁建章的抗疫策略:除了统计,不宜忽视分子生物学 曾依据统计分析对我国人口政策提出过很好讨论的梁建章先生,最近发表有关抗疫策略的长文(全文附后)。 梁建章认为有两种方法,“防感染策略”、“防死亡策略”。但没有非常清晰具体说何时实行第二种策略时间。从前后文以及目前情况猜测,梁建章似乎认为现在应该马上放弃“防感染策略”,开始“防死亡策略”。 没人认为任何国家会永远实行“防感染策略”,而应该是在等待条件具备、时间适当,寄希望于效果更好的疫苗、药物,或者与2003年的SARS一样神秘出现又神秘消失。 所以,只要还有新冠病毒...
查看更多老教师的自我批评:从无打假之心 常有教人之情 九十岁的母亲告诉六十岁的孩子:“以前转过一条,人家说,希望改变他人是自己有病,能够改变自己的是神?当然,也不能把它当成真理,否则世界可不用改造,不需进步了?” 儿子:“老师的职业,还要不要?老师的工作似乎就是改变学生?” 母亲:“学生年幼时期,要老师教会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他长大成人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别人想改变,会是件很难的事。“ 儿子:“做老师做多了,有时不分幼年老年,也是习惯成自然,在所难免”。 有些人,可能很多人,误认为我有...
查看更多好奇:新药发明的上海天才对防治新冠有多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成立90年来一直是我国最好的药物研究所。 其所在地现在新冠流行,药物所有没有起到作用,起了多大的作用,自然引起人们的好奇。 从2013年至2019年,药物所的党委书记是耿美玉。 从2019年至今,药物所的学术所长是耿美玉。 如果大家相信药物所、如果大家相信绿谷集团、如果大家相信耿美玉本人,那么耿美玉就应该被称为中国一百多年现代新药发明的奇才。 因为她不仅发明了治疗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的新药,一举打破了全世界十几二十年的记录,...
查看更多疫情来了,曾要钱在先的科学工作者到做事的时候在哪? 各行各业,都有专攻。 医学、预防医学、药物等行业也一样,术有专攻,里面有多个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无法对所有人提出同样的要求。 但是,专业与疫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以前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支持的名义就是传染病、就是研发新药的,现在应该冲在做事的前面。 如果抢钱在先,而现在要做事的时候却躲避责任,如何解释? 十几年前,我国给经费最多的民用科技项目,就是十六个“重大专项”。每一个都是到那时为止,我国民口最大的经费。 其中有三个重大专项与生物医学有关:传...
查看更多给海内外华人假期补课:美国大学及其录取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华人,无论海内外,对于美国的了解,居然还有不清楚之处。有大事、有小事。而很多人自以为是,其实通常是半桶水。 大部分旅美华人,忙于自己的工作。 大部分华一代,看书和交往不能算多(与其他华人打牌恐怕不能算作美国的社会交往,还不如回国更正常),而给国内的信息也常常偏态、甚至出错。 一大批留学回国的,把自己在美国读研究生、做研究的经验(在美国社会是偏态的经验)当成美国的全...
查看更多十中四年 母校南昌十中120周年。 48年前的1974年入学,1978年毕业。 入学 此前,我在农村(当时称为清江县三桥公社,现为樟树市刘公庙)从小学二年级读到四年级。1972年,父亲回南昌工作后,我跟着到东湖区的北湖小学读了四年级的第三学期和五年级。我们与北京的著名小学生黄帅是同年级。但江西省听毛主席的话(“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不打折扣,很长时间坚持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到我这一...
查看更多物理学重要,还是化学重要? 迄今,涉及生命科学实质推进的、而且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其本质是还原论。 近/现代研究将生命现象化解为物理和化学原理。 过去两百年的生命科学历程,是还原论的历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百年,还原论很可能仍将主导。 生命科学的还原论研究,核心是物理学和化学。 物理和化学,无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两大支柱。 也许它们同等重要。 至少自从1944年生物化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以来的过去近80年以来,化学的影响而产生的生命科学重要工作的量明显大于物理。 当...
查看更多悼念周传:指导过老师的学生 周传虽然曾经是我的研究生,但他当时就指导过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传(1984年3月3日至2022年2月10日)不幸病逝。 2003年,我主持的生物研究生课程(BIO2000)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扩展到北大、清华。我讲第一堂课,北大和清华有少数本科生也旁听。 清华念大三的周传和北大同年的王立铭不仅来听课,后来开始联系,讨论科学。  ...
查看更多欢迎参加....老化... 欢迎各位参加首都医科大学组织的《突触的发育和老化》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naptic Development and Aging) 首医的张晨和斯坦福大学的Tom Sudhof召集了出色的科学家与大家交流。 我们知道,神经元、树突、轴突等名词,都是十九世纪产生的。 1897年,英国生理学家Charles Sherrington(1857-1952)应Michael Foster邀请参与《生理学教科书》写作,执笔《中枢...
查看更多以德报怨:方舟子应避免堕入助长歪曲毒瘤,回点子助其孩子升学 方舟子语文特别好,至少远超过我,但以此特长却故意歪曲我的意思,这是把语文能力用歪了,可惜。 我真心感谢他让一些对人类一切不满意的人知道我与他们完全不同。留下对人类前途有信心、为不断进步而建设(包括建设性批评)的人。 我也回敬方舟子,批评他真正的缺点。 最后为了他孩子,而告诉他如何想办法提高申请大学录取的可能性。 因为有些华人不懂国际学术规范,又被情绪所主导,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教育方舟子,可能更是让围观的群众学习正确的、国际学术标准的规范。 ...
查看更多除了精神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定规则应注意现实可行的公平 有些人,对于公平的理解有很大的误解,而成为绝对平均主义。 而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特点,是要求拉低条件更好的人。 提倡绝对平均主义的人,并不准备自己践行自己希望的绝对平均主义。 如果要求条件更好的人放弃合规合法的家庭条件、先天差别,与自己一样,那么主张者应该放弃计算机、放弃手机,屈就全世界还有条件更差的人。 不放弃通信设备向条件更差的人看齐,而拿着通讯设备在网络抱怨还有人比自己条件更好,就只是虚伪的一种形式。 人类会不会有一天完全一样...
查看更多三个诺奖得主看上去“簇拥”着一个上高中的孩子 (国内)有些人对于美国职业文化不清楚,情有可原。(国外)有些人故意歪曲事实,不过是....。 美国鼓励儿童了解职场。对于女孩,很多地方有“带女儿到工作场所日”(take your daughter to work day)。 美国科学家--西方科学家--有长期的传统,让后代参与科研。 居里夫人就鼓励大女儿在中学阶段就和自己一道工作。美国中学鼓励家长联系安排青少年的活动,包括科学研究。 自然,有时会发表研究论文。英国多,美国也有。 例如,1965年,1...
查看更多万般皆下品 惟有教书高 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有不同的偏好。 有些人看不起教师工作,不让后代从事教师职业,因为..... 而,狭隘如我,认为: “万般皆下品 惟有教书高” 这肯定是偏见,是很多人不同意的偏见,是很多人合理反对的偏见。 涉及工作偏好,个人有偏见才是正常的社会,人人没有偏见恐怕是不正常的社会。 个人的偏见,可能是多种原因形成。我家的偏见始于一百年前。太外公的父亲就是老师(估计是小学或中学老师),太外公是中学老师,外公是大学老师,母亲和她的两个哥哥、两个弟弟...
查看更多如何成功地录取美国的大学 因为我有位以前的学生前天晚上因病不幸去世,我昨天开始准备停一段时间微信公号。 但是,有人开始人肉我女儿,不小心就有发起对我和女儿网暴的可能性。 起因是我批评网暴。最近二十多天网络对滑冰运动员朱易和她父亲北大教授朱松纯进行了冷血的暴力。没有证据、只有猜疑就批评朱易是通过父亲的关系而参加奥赛。 我明确知道朱松纯不可能操纵他女儿参加奥赛。而且说过中国引进朱易在先、引进朱松纯在后,也没有多大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作为国家从来只引进过一个科学家:钱学森。是在极端情况下,钱学森给他父亲认识的...
查看更多朱易事件:要人人善良不现实,有恻隐之心不过分 【一位年轻人被冰刀严重刺伤而顽强坚持,却换来莫须有罪名的心灵创伤。不能要求人人都善良,但是,人能够没有恻隐之心吗?朱易不是自己争取回国的。因为中国冰雪运动较弱,中国体育总局想方设法物色海外有华人血统的运动员,请了多位回国,朱易是第一位。当时体育部门根本不知道其父亲的重要性,家庭对朱易回国也有很大的犹豫,最后决定顺其自然、让孩子追求她对花滑运动的那份热爱。朱易2018年回国在先,北大清华联系其父在两年之后。科学家允许孩子耽误学业而参赛主要是不阻碍其兴趣和特长,而不是一定要参赛、一定要获奖。对父母来说,...
查看更多为朱易鼓掌 (认为科学家能影响竞赛是天大的笑话)早上,女儿联系我:不理解中国为什么很多人批评Beverly Zhu? 我不爱好体育,所以没有关心。但知道同事朱松纯的女儿被我们国家邀请为中国冰上运动效力。 一查,才知道已经有观点认为朱易被“网络暴力”。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本人,也是近年我国极力争取后全职回国工作的。 为了他,北大、清华激烈竞争,北京市也大力支持,他可能是罕见的同时任北大和清华教授的人,他主持的研究所也横跨两校。 父女双双回国,与大多数华人说因为在国外有助于子女的教育而不回国,有非常大...
查看更多华人与世界(3)17年前的几封信 【 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情况,而不关心群体,争取利益也只管自己和家人,对其他人不够关心。但种族歧视影响是普遍的,实际上很难说华二代在国外发展比国内更好,重要原因是华二代普遍患“移民综合症”,看起来悠然自得,其实是在白人画的框里工作。种族歧视也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群体长期坚持推动其改善。在有些方面,我曾在2005年试过,华人自己推动就可以抑制种族歧视,但不能只做一次,也不能只靠一人,需要很多人长期坚持。而且,海外华人免受种族歧视,与中国国内的人在世界上的情况,有相互影响的相关性】 种族...
查看更多华人继续在世界上吃亏还有多久?(2):美国大学的事实 【高校是美国左派(被某些华人称为“白左”)的大本营,在各方面要求社会进步、反对种族歧视。美国大学和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欢迎主要因为“白左”的推动。但即使如此,美国的高校仍有种族歧视。现代种族歧视一般不是当面表现,而更多在被歧视者的背后发生。所谓自己没有经历过种族歧视,只说明不了解美国社会而已,因为事实上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人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种族歧视。以美国大学为例,学生入学、大学教授招聘,都还存在对亚裔的种族歧视问题】 人一般都容易忘却不快,记忆有对好事的偏好。 在国外定居者,容...
查看更多华人,无论海内外,继续在世界上吃亏还有多久?(1):从鲁迅的1906到孟晚舟和旅美教授事件 【1906年鲁迅在日本看到,日俄战争中有些中国人围观日本人斩首中国人,而围观者对其他中国人的痛苦麻木不仁、甚至跟着日本人喝彩。今天,海内外华人当然与那时不同。但有时、有些事件中,有些海外和国内的华人,也滑到当年的边缘,在美国政府以中国国内的孟晚舟为例对海内外全体华人发出警告、在美国政府对旅美教授肆意打压所发出的对所有与中国合作人士发出警告时 ,误认为是无关的、孤立的、特定的事件,而且居然也有华人为美国政府这些警告而喝彩。这种自身就是被警告者而为...
查看更多蒲慕明批蒲慕明 2004年,中国科技部准备设立大科学项目。彼时生命科学预备的项目都与蒲慕明无关,蒲慕明发表文章批评大科学项目。而2030脑科学计划中,蒲慕明力推自己和自己单位主导的多个需要大量经费的与猴脑相关的项目,从名义到运行都是大科学项目。 2004年蒲慕明批评的非常中肯。而现在蒲慕明的行为较他批评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由 做大科学项目,如果是学术问题,应该严肃认真进行讨论。如果经费量很大,不能排斥仔仔细细的讨论,而且学术讨论应该鼓励批评。 做大科学项目,如果是为了利益,为了大的经费,才会导致抢钱、不...
查看更多吾师、利益与真理:寒假给神经所部分学生补课 曾几何时,我参加过中科院神经所的教学,对最初几年的学生有较深印象。 我相信,神经所过去和现在的研究员、过去和现在的学生,应该有很多是有良心、懂是非的。他们很多敢怒不敢言,但也有人不同方式发声。 最近,因为公事、因为原则问题,我批评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的一些做法。神经所有些研究员和学生坚决站在他们的领导一边。也有出来批评蒲的。 二十四年前,五位科学家联名提议建立神经所,关键是上海脑研究所所长吴建屏愿意把脑所让出,做改革试点。 公心、学术、品位、人格都非常好的吴建屏教授...
查看更多都是海归领导:一个近亲繁殖、一个不近亲繁殖 都是海归领导:一个近亲繁殖、一个不近亲繁殖 有观点号称:神经所“近亲繁殖”是因为神经所特别优秀。 这不能说是“井底观天”,但也是比较无知。 反驳这种论点很容易,例如比较事实:与神经所几乎同期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199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由蒲慕明领导,13位是蒲老师、蒲夫人及其前学生(现任领导)的学生。 研究员与博士来源比较密切,以神经所研究员博士学位来源看,如下:12/48(25%)是神经所的博士。24/48(50%)是中科院的博士...
查看更多不仅听怎么说的,更要看怎么做的:“家天下”属于任何解释都无效的问题 有些人言行一致,有些人言行不一。 有些人,说的时候冠冕堂皇,但其原则和大道理只适用于其他人,只要涉及自己、自己亲戚朋友、自己单位,就不适用,甚至做得非常差。 我曾经很长时间不能理解蒲慕明教授,后来发现,如果区分其言论和行为,就知道问题何在,就常常能解释他的问题。 这样说,并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是可以找到大家能够验证的例子,例如:蒲慕明在美国待了四五十年,对应该避免近亲繁殖的基本概念,应该是很熟悉的,他不可能说任人唯亲是好事。 但他...
查看更多中国猴计划应该缓行 中国猴计划应该缓行 在我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普遍对支持科学研究有广泛共识,在我国具备一定支持科学研究的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科技部正在推动最大的两个所谓“2030”计划:量子计划、脑计划,预计十年时间里国家投入各数百亿。 如何提高国家经费使用效率,使纳税人的经费得到有效使用,使经费用到有意义科学工作,是每一个涉及科学计划的行政和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需要每一个行政决策和参与经费管理的科研人员,先为国家和科学着想,把自己的权力关在笼子里、摆正自己和单位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科学进步的关系。 “量子...
查看更多与虎谋...学 想起一件与“虎”的交流的往事。Solomon Snyder (1938-)是神经药理学的大老虎(为了避免中文歧义,说明这里用“老虎”是比牛强的意思,无他)。Snyder立业非常快,1970年(32岁)成为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正教授。1980年创立神经科学系,几十年任系主任,2006年卸任系主任后,该系以他命名(Snyder神经科学系)。他还是药理系、精神病学系的教授。他文章特别多,引用率很高,是活着的生命科学方面引用率最高的之一,曾多年是所谓H指数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家。他的研究主要涉猎神经递质受体、一氧化氮合成酶、IP3受体等。其中...
查看更多世纪八佳:百年中国生命科学重要研究 在离二十世纪不是特别远的今天,记忆犹新而又有足够距离,可以比较安全地评价中国二十世纪的科学研究。 以研究本身的原创程度、比较当时国际同类研究的最高水平、衡量对基础科学或医药农业应用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考验来衡量,1900年至1999年的百年中生命科学的原创研究有八项特别突出。 1. 麻黄素药理作用 (协和医学院药理系陈克恢,1920年代);2. 蛋白质变性理论 (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吴宪,1920年代至1930年代);3.&n...
查看更多